第一节 长白山的地脉区域形制 2
一 长白山脉及地理形成 2
二 长白地脉及区域范围 11
第二节 长白山地区的现行区划 15
一 长白地脉的山岭分布 15
二 长白地区的现行格局 17
三 长白山区的自然资源 19
第三节 清朝查山巡边定界始末 21
一 清初查边的历史后果 21
二 清末定界的政治目的 24
第一节 长白山的称谓辩识 28
一 不咸山 29
二 单单大岭 34
三 盖马大山 38
四 徒太山 40
五 从太山 42
六 太白山 43
七 长白山 46
八 果勒敏珊延阿林 47
九 小白山 48
十 白头山 49
第二节 长白山的“三江”称谓新证 50
一 鸭绿江 50
二 图们江 57
三 松花江 63
第三节 长白山区行政地名考释 72
一 以水族命名的满语地名 72
二 以地理地貌命名的满语地名 74
三 以动物命名的满语地名 75
第一节 长白山下的原始民族 78
一 长白山下的“安图人” 79
二 “安图人”的先民初探 81
三 “安图人”的去向推断 83
第二节 长白地区的古代民族 88
一 夷人、东夷人、东北夷人 89
二 ?人、貊人、发人 96
三 夫余人 101
四 沃沮人 103
五 高句丽人 106
六 肃慎人、挹娄人 109
七 勿吉人 115
八 靺鞨人 118
九 渤海人 121
十 奚人 125
十一 女真人 126
第三节 长白山区的近代民族 150
一 汉族 150
二 满族 157
三 朝鲜族 163
第一节 长白山人的神话传说 169
一 长白山地区的创世神话 170
二 长白山地区的万物化生神话 179
第二节 长白山的封祭沿革 186
一 “五岳”与“三山”声誉之由来 187
二 长白山封祭始末 195
三 小白山望祭兴衰 202
第三节 长白山《三仙女的传说》源流 217
一 《三仙女的传说》问世起因 217
二 《三仙女的传说》称谓考析 223
三 《三仙女沐浴池》源地新证 224
第一节 长白山区无建置时期 228
一 先秦以前的“白民”居地 228
二 秦灭燕后的辽东外徼 230
第二节 长白山的建置与割据 231
一 西汉“句丽县”辖地 232
二 东汉“高句丽国”占据地 238
三 隋朝起义军割据地 253
四 唐靺鞨粟末部人居地 256
五 唐“渤海国”所在地 260
六 辽“东丹国”始设地 281
七 辽渤海“定安国”割据地 283
八 辽渤海“兴辽国”割据地 284
九 辽渤海起义军占据地 284
十 辽长白山女真国大王府所在地 285
十一 辽、宋“三帝”囚禁丧生之地 287
十二 金代曷懒路属地 293
十三 金末“东夏国”割据地 297
十四 元开元、辽阳二路分属地 298
十五 明建州、文莲州、窝集三卫分置地 301
第一节 长白山的奇景轶事 304
第二节 长白山的奇花怪草 345
一 奇花 345
二 怪草 345
第三节 长白山的奇禽怪兽 346
一 奇禽 346
二 怪兽 347
第四节 长白山的怪泉、怪石、怪物 348
一 怪泉 348
二 怪石 348
三 怪物 348
第五节 “长白山野人”之谜 357
第一节 白山市的自然慨况 360
第二节 历史沿革 363
一 白山市的历史沿革 363
二 临江市的历史沿革 364
三 八道江区的历史沿革 366
四 江源县(原三岔子区)的历史沿革 367
五 长白县的历史沿革 369
六 抚松县的历史沿革 374
七 靖宇县的历史沿革 376
第三节 关于浑江的考证 379
一 浑江名称的考证 379
二 浑江之源的考证 383
第四节 白山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物 384
一 唐代灵光塔 384
二 荡平岭碑记 387
三 末代皇帝溥仪逃亡大栗子举行退位仪式遗址 389
第五节 白山地区著名的历史人物 392
一 临江知县兼帮办长白府设治事宜候选同知——李廷玉 392
二 第一任长白府设治委员——张凤台 394
附录(1):张凤台、李廷玉共撰“荡平岭碑记”碑文 399
附录(2):徐世昌撰并书“荡平岭”碑文 402
三 奉、吉勘界委员——刘建封 404
第六节 四保临江革命纪念地 406
一 四保临江纪念碑 406
二 陈云同志故居 409
三 七道江会议会址 409
第七节 民族英雄与抗日名将 410
一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410
二 抗日名将王德泰将军 415
第一节 白山地区的旅游环境 423
第二节 白山地区的旅游开发项目 424
第三节 白山地区的旅游自然景观 425
一 白山地区的自然景观 425
二 白山地区人文景观、历史景观、社会景观 431
第四节 长白山与红楼梦 431
第五节 白山市是“关东三宝”的故乡 433
第六节 关东微刻(长白石微刻)享誉四海 434
一 熠熠发光的长白石 434
二 关东微刻名派——白山派 435
后记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