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历史人文地理 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司徒尚纪著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306018175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岭南汉民系形成、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 1

一、相对封闭和开放的地理区位 3

二、丰富多样的自然条件与资源 4

三、土著居民及其历史作用 5

四、相对安定、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 6

五、移民方式及其分布 8

六、岭南地理环境内部差异 11

第二章 岭南汉民系的形成、发展和变迁 14

第一节 汉民系的划分与地理分布 14

第二节 汉民系形成的比较 17

一、广府、客家、福佬系族源 18

二、广府系定型于唐宋 22

三、客家系形成于宋元 30

四、福佬系形成于唐宋 36

第三节 汉民系的发展和变迁 40

一、明清以来广府系鼎盛 40

二、明清客家系大迁移 44

三、宋元以来福佬系迁移琼雷及海外 49

第三章 岭南汉民系地区历史生态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 63

第一节 历史生态环境比较 63

一、广府系地区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与变迁 64

二、客家系地区山区生态环境与变迁 68

三、福佬系地区临海生态环境与变迁 72

第二节 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比较 78

一、宋元以前广府系地区传统农业土地利用 78

二、宋元广府系地区平原低地围垦高潮 84

三、明清广府系地区商品农业兴盛 88

四、广府系地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98

五、客家系地区以梯田为主的农业土地利用 103

六、客家系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114

七、宋元以来福佬系在潮汕地区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120

八、福佬系在琼雷地区热作农业土地利用 128

九、海洋开发在福佬系地区的特殊地位 133

第四章 岭南汉民系地区城镇与交通网络历史发展与分布 151

第一节 城镇体系和城镇特色比较 151

一、历史早期政区中心型城镇在广府系地区勃兴 152

二、宋元建制城镇的产生与分布 157

三、明清商业城市和圩镇在广府系地区隆盛 166

四、港澳崛起及其城市特色 179

五、传统农业社会下的客家系地区城镇 182

六、福佬系地区港市型城镇 186

第二节 交通网络和分布格局比较 192

一、历史早期树枝状交通线在广府系、客家系地区开辟 192

二、秦汉以来海上交通在广府系、福佬系地区兴盛 199

三、元明以来以广州为中心的河运发展 202

四、近代新式交通在广府系、福佬系地区兴起 205

第五章 岭南汉民系地区聚落与建筑文化地理比较 220

第一节 聚落选址布局比较 220

一、广府系地区历史建筑蠡测 220

二、形式多样的广府系聚落选址 223

三、山区客家系聚落与风水选址 232

四、临海环境下的福佬系聚落 235

第二节 建筑文化地理比较 238

一、广府系风格多样的建筑文化 238

二、风格独特的客家屋式 243

三、精巧的潮汕民居 246

四、热带临海条件下的琼雷地区建筑文化 249

第六章 岭南汉民系方言地理比较 255

第一节 方言形成历史比较 255

一、粤方言形成于唐,定型于宋 255

二、客家方言形成于宋末元初 256

三、闽南方言形成于唐宋 257

第二节 方言文化内涵比较 258

一、粤方言多元文化层次 258

二、发达的商品经济与粤方言 260

三、浓重中原文化内涵的客家方言 261

四、反映自然经济为主的客家方言 262

五、突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内涵的闽南方言 262

第三节 方言地名特色比较 263

一、古越语在粤方言地名中的特殊地位 263

二、蓝色文化地名在粤方言地名中占优势 267

三、商业文化地名在广府系地区至为触目 269

四、特殊的客家方言地名反映山区地理环境 269

五、畲地名集群表示客家地区游耕和梯田文化 271

六、矿冶地名反映客家系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兴盛 272

七、厝聚落地名反映福佬系地区移民文化 273

八、海洋文化地名在闽南方言中的地位 274

第七章 岭南汉民系风俗文化地理比较 277

第一节 风俗历史渊源比较 278

一、广府系保留古越人大量古风遗俗 278

二、客家系继承中原风俗及其变异 281

三、福佬系风俗与闽风俗同源 282

第二节 风俗文化内涵比较 283

一、神灵崇拜 283

1.广府系多神崇拜并存 283

2.客家系突出祖宗神和功名神崇拜 289

3.福佬系重海神和其他自然神崇拜 291

4.狗崇拜在福佬系、客家系中的特殊地位 298

二、饮食风俗 300

1.广府系品类繁多的饮食风俗 300

2.客家系浓重厚味的饮食风俗 303

3.福佬系以海产品为主的饮食风俗 304

4.特殊的潮汕功夫茶 305

三、丧葬风俗 307

1.广府系流行多种葬法 307

2.客家系特别盛行二次葬 310

3.福佬系葬法地区差异大 312

四、社会风气 313

1.广府系重商 313

2.客家系重教 314

3.客家妇女的特殊地位 315

4.福佬系坚强的内聚力 318

第八章 岭南汉民系宗教地理比较 325

第一节 宗教在各民系的传播历史 325

一、广府系地区为外来宗教首途之区 325

二、宗教传入客家系地区相对较晚 329

三、宗教在福佬系地区传播历史悠久 332

第二节 宗教在各民系地区分布比较 336

一、广府系地区为各类宗教在岭南荟萃之区 336

二、港澳是中西宗教在我国最大的中心城市 347

三、西方宗教在客家系地区后来居上 353

四、福佬系地区发展为宗教在岭南分布最集中之地 356

第三节 宗教文化特色在各民系区域比较 359

一、佛乐在广府系和福佬系地区差异 359

二、潮州成为佛教在岭南的教育基地 361

三、诸神空间共存在潮汕比其他地区明显 362

四、佛教在客家系地区从神圣空间到世俗空间 364

第九章 岭南汉民系文化圈接触和文化整合 369

第一节 广府文化圈与客家文化圈接触 369

一、锋面接触 371

二、外缘接触 372

三、内缘接触 373

四、外缘切线接触 374

第二节 广府文化圈与福佬文化圈接触 376

一、锋面接触 376

二、外缘接触 376

第三节 客家文化圈与福佬文化圈接触 377

一、锋面接触 378

二、环形接触 379

三、切线接触 379

第四节 民系区域文化整合 379

一、可视文化景观趋同 380

二、语言差异减少 384

三、风俗文化趋近 386

四、人才区域互补 388

五、文化整合创新 390

六、乡土观念趋于淡化 392

第十章 建立岭南汉民系人文地理新格局 397

第一节 民系历史人文地理格局评估 397

一、民系历史人文地理格局总体特征 398

二、正面历史效应 399

三、负面历史效应 402

第二节 建立民系人文地理新格局的意义 406

一、历史经验的启示 407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民系区域优势互补 409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410

第三节 建立民系人文地理新格局的对策与措施 412

一、保持民系文化特色,淡化民系界线 412

二、完善沟通各民系地区的交通信息网络 413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克服语言和心理障碍 414

四、移风易俗,改造环境 415

五、提高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15

六、加强建设民系文化特色的中心城市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