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和谐文化的思想渊源与和谐性政治合法性的确立 1
一、追求和谐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之一 1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6
三、西方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14
四、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7
五、和谐性政治合法性在当代的确立 31
第二章 和谐文化与道德建设 36
一、和谐社会的伦理审视和道德建构 36
二、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新变化、新特点 39
三、和谐社会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价值目标 42
四、和谐社会应以抓好公民道德建设为关键环节 45
五、和谐社会应以弘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和谐精神为重要环节 48
第三章 和谐文化下社会治理的基础:德治对法治的“超越” 54
一、社会治理范式的历史脉络 54
二、法律的伦理基础与伦理的法律支撑 59
三、法律伦理的基本使命:为法治建设提供道德保障 63
四、跨越“卡夫丁峡谷”:在和谐理念下实现德治对法治的“超越” 68
五、德治理论与实践:问题与思路 72
第四章 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道德理念:公正原则 79
一、公正观念的基本内涵 79
二、公正观的历史类型 82
三、中国社会不公正之现实表现 86
四、中国社会不公产生的原因分析 90
五、当代社会贯彻公正原则的理论建构 93
六、调节社会不公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 96
第五章 经济伦理:和谐文化下义利关系的新诠释 100
一、经济伦理的追求目标:利益与美德的和谐发展 100
二、让有“德”者有所“得” 103
三、经济—伦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107
四、道德力: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内驱力 113
五、以信用制度作为完善竞争机制的基础与载体 121
第六章 政治文明、政治和谐与政治伦理建设 127
一、政治伦理构成的动态要素 127
二、政治伦理研究的基本问题 136
三、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 141
四、和谐政治的伦理标准 148
五、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执政能力 153
六、优化政治文明环境 157
第七章 人际和谐的一般伦理基础:社会公共道德 163
一、“公”观念的历史纠结及伦理意义 163
二、公德与私德 167
三、社会公德的特质与作用 170
四、公德意识的阙如:历史与现实 175
五、公德: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179
六、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 182
第八章 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依托,生态环境伦理 188
一、失衡的生态与和谐的呼唤 188
二、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论争 194
三、“自然权利”与人的环境权利 197
四、人在自然界的道德责任 200
五、有利于人类、有利于生态的双标尺度——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204
六、环境伦理的主要规范 207
第九章 社会和谐的可持续性与伦理关系代际间的纵向拓展 219
一、代际伦理的本质规定 220
二、代际伦理:缘起和悖论 223
三、代际伦理理论成立的可能出路 226
四、代际伦理构建的理论原则 232
五、代际伦理的实践原则:元规则和具体原则 238
第十章 全球伦理与和谐世界 245
一、全球伦理的肇因 245
二、全球伦理的可能性基础 253
三、全球伦理及其特性和核心理念 255
四、民族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与全球伦理 260
五、全球伦理的批判性考察 262
六、全球伦理的普及化及其贯彻路径 264
第十一章 制度伦理:和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实德制保障 269
一、制度和制度设计的人性预设 270
二、制度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275
三、制度伦理的可能性依据——制度与伦理的内在同构性 279
四、制度伦理是道德制度化与制度道德性的有机统一 282
五、制度伦理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286
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制度伦理建设 290
参考文献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