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寓开来于继往——观今须见古,无古不成今 1
梳理近百年来贵州学校教育的走向是编著本书的目的 1
对问题的分析并不亚于对成功经验的总结 2
贵州自然概况和社会概况 3
贵州教育概况 7
本书篇章结构 10
二、“亲民”与“新民”——教育名人与贵州教育 13
大学之道——孔子的“亲民”说 14
大学之道——朱熹把“亲民”改为“新民” 18
龙场悟道——王阳明对朱熹“新民说”的批评 22
马丁&路德普及教育思想与王阳明“致良知”思想惊人地相似 28
新教传教士柏格理在贵州威宁践行普及教育思想 31
柏格理一张牛皮立足石门坎 32
柏格理从改变灶头与纺织机开始 33
柏格理教育愿意回乡的人才 34
柏格理创造苗文,改变婚俗 34
柏格理开石门、办麻风病院、孤儿院和战争避难所 35
举办运动会 36
薪尽火传 37
陶行知亲民的生活教育思想与贵州 38
陶行知最早的追随者、乡村教育的先驱黄质夫 43
陶行知的主要助手——黔籍学人、共产党员孙铭勋 47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践行者和宣传者——黔籍学人、共产党员戴自俺 49
三、“上智”与“下愚”——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 51
八百文进士——贵州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51
司学、义学——贵州民族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变迁 56
学堂、学校——清末、民国贵州的学校教育制度 58
重点学校——建国后贵州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变化 62
四、“马太效应”与“木桶理论”——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 64
城乡差别首先是从教育制度变化开始的 65
现代化首先是从教育发端的 68
农民子女为何读书难 73
五、“良知”与“良心”——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 80
“中体西用”——模仿日本 81
“七项标准”——模仿欧美 87
“双基”教育——继承传统与以俄为师 94
应试教育——面向世界与回归传统模式 99
六、工具与公民——统一要求与公民培养 107
君子教育与顺民教育 109
为救国服务阶段的教育 112
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阶段的教育 13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阶段的教育 148
重城市,轻农村偏向的经济政治原因 149
重“精英”,轻大众,冷落大多数学生 154
倡导教育产业化 161
与普及教育不合拍的“择校费” 163
着眼应试,放松素质培养 164
改革开放中的贵州教育 169
立人为本——培养个性的创新型教育事业 174
基础教育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174
教育要培养个性,使每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180
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统一的贵州原创教育 188
参考书目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