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会议讲话与致辞 1
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民族学人类学的繁荣与发展——在第二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何龙群 3
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为中国与东南亚的和平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在第二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潘琦 5
深化东南亚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为构建“和谐的亚洲”作贡献——在第二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张继焦 7
第二部分 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9
西南民族地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王孔敬 佟宝山 11
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初步构想 翁乾麟 19
论东盟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的合作 陈鸣 26
将“两廊一圈”融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的思考 万辅彬 32
中越两国建立“两廊一圈”的现实性研究 韦丹芳 42
汉代环北部湾货币流通圈与“海上丝绸之路”——以环北部湾地区中国与越南汉代墓葬出土钱币为例 廖国一 61
第三部分 中国与东南亚跨国民族和边疆民族 79
先秦国家形态与疆域、四土刍见——以殷商国家叙述为主 厉声 81
缅甸各民族与中缅跨国民族 周建新 92
云南境内外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及其特点 方铁 108
东南亚田野调查浅见 黄兴球 122
The Lua of Keng Tung and Chiang Mai: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in the Tai States [泰]Ratanaporn Sethakul 127
中国壮族与越南侬族的民族关系与交流 [日]塚田诚之 162
Ban Xaphai——a Weavers Village in Southern Laos [老]Chanthaphilith Chi-emsisouraj 177
美国瑶族生计方式的变迁 玉时阶 179
同化还是融合——东南亚国家民族政策取向的战略选择 徐杰舜 186
泰国少数民族边缘化问题初探 王黎明 198
试析菲律宾民族发展的特点 郑一省 206
马来西亚华团青年组织的社会参与 石沧金 218
马来西亚城市移民:吉隆坡和新山的比较分析 张继焦 226
壮侗分化考 白耀天 李富强 244
海南回族与东南亚的渊源和联系 王献军 260
中国延边朝鲜族与朝鲜战争 孟庆义 刘蕾 268
越南华人华侨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 王希辉 276
第四部分 中国与东南亚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性别文化生态环境等 285
主体意识觉醒与民族文化发展 冯雪红 287
中国与东南亚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张有隽 295
少数民族村寨社区管理资源的利用与整合 何斯强 299
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理论与“那”文化区民族文化间性的历史观照 翟鹏玉 311
西部回族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刘伟 326
贺兰山岩画的文化价值与游牧民族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束锡红 334
浅谈粤剧在新加坡的发展 王海娜 347
越中边境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 [越]林柏南(Lam Ba Nam) 357
越南当代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 范光欢 360
越南教育改革及其存在问题浅析 罗文青 361
伊斯兰教在越南的传播及其影响 滕成达 373
广西壮族宗教印的初步研究 [日]谷口房男 380
从民间故事中的“蛇”神判看中越共同的信仰文化 雷晓臻 385
蒙古人的亲属称谓制度及其文化内涵 铁安(铁木尔胡伊嘎) 392
传统社会中南方少数民族妇女的性角色——兼与汉族妇女比较 潘洪钢 400
布努瑶民间法及其在社区秩序构筑中的和谐运作 覃主元 417
婚姻行为:一个毛南族村寨的变化描述 甘品元 435
试论越南李朝的宫廷竞渡 肖可意 443
俫仡佬:中国内地的南亚语族群 郭亮 453
瑶族通婚圈:“内卷”并“扩大”——对广西田东陇任屯的个案分析 韦美神 465
拓展中国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的新空间——第二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国际会议综述 李玉雄 479
附录:提交大会的论文目录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