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领-当代中国青年技术工人研究报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俊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0666454
  • 页数:3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2004至2005年度的中国青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对当代中国青年技术工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完整、全面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群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了发展壮大青年技术工人队伍的政策建议。本书还提供了“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及借鉴”、“共青团组织开发青年技能型人才工作研究报告”两个专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调查数据,资料详实,调研充分,建议合理适用。

第一部分 主体报告第一章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3

第一节 “全国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状况”调查设计及实施说明 4

一、调查对象的界定 4

二、调研方法 4

三、本研究的代表性和局限性 5

第二节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状况 6

一、青年技术工人及青年高技能人才均严重缺乏 6

二、青工的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制造业、建筑业是青工最集中的行业 7

三、青工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8

四、当代青年技术工人对技术与技能有较高的认同感 9

五、青年技术工人的学习意愿强烈 10

六、青年技术工人的自我认同度和职业认同度都比较低 11

七、当代青年技术工人渴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12

八、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的社会流动欲望强烈 12

九、青年技术工人寻求外界帮助的愿望较强 13

十、当代青年技术工人对现实职业状况看法不一,对未来抱有多样的期待 14

第三节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4

一、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年技能人才的短缺 14

二、社会舆论等外部环境影响青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15

三、激励机制的不到位,极大地挫伤了青工学习技能的热情 16

四、对青年蓝领人才的培训资金投入和职业技能培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 16

第四节 对青年技术工人队伍发展的政策建议 17

一、制定科学性的人才战略和政策机制,突出强调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7

二、健全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增加对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 18

三、强化能力优先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人学技术 18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鉴定机制,为青年技能人才队伍的壮大提供快车道 19

五、完善青年技术工人的社会流动机制,为青年技工自我发展提供空间和机会 19

六、创造和谐、平等、宽容的社会融合机制,营造青年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20

第二章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的制度环境 21

第一节 制度因素:职业制度和政策法规分析 21

一、职业制度的历史沿革 21

二、新蓝领培养的相关政策法规 27

第二节 教育制约因素:职业教育分析 29

一、技工学校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9

二、职业教育的滞后是新蓝领缺乏的教育原因 33

三、职业教育制度的创新思考 37

第三节 激励制约因素:新蓝领的待遇分析 41

一、新蓝领待遇普遍偏低 41

二、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是新蓝领缺乏的环境原因 45

三、健全青年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提高新蓝领的待遇 48

第三章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54

第一节 职业技能培训分析 54

一、职业技能培训概述 54

二、我国职业培训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57

三、职业技能培训滞后是新蓝领缺乏的技术原因 60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 64

第二节 职业技能鉴定分析 69

一、职业技能鉴定的历史沿革 69

二、健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体系 72

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走向及其政策研究 76

专栏:一位青年技术工人的求学成才之路 82

第四章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的文化阻力 85

第一节 青年技术工人技术观分析 86

一、青年技术工人的技术观 86

二、社会—历史—文化分析模式 89

第二节 轻视技术的传统社会与工人地位的变迁 90

一、重人伦、轻技术的古代社会 90

二、近代洋务运动的遗憾 91

三、新中国建立后工人地位的快速提升 92

四、铁饭碗时代与接班制度下的蓝领工人 93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人群体 94

第三节 当下社会氛围对蓝领的窒息 97

一、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年蓝领工人的歧视 97

二、经济文化环境对蓝领工人地位的影响 99

三、性别文化差异对女性蓝领工人的影响 101

四、家庭文化氛围对蓝领工人的影响 102

五、文化产业化、通俗化、流行化使蓝领工人更尴尬 104

第四节 我重要但我自卑——新蓝领的自我认同 107

一、不良的社会评价影响技术工人积极的自我评价 108

二、我重要但我自卑 109

三、影响青年蓝领自我认同的几个可能参数 112

第五节 民族素质对新蓝领塑造的影响 114

一、整体文化素质方面的影响 115

二、社会地位与利益交互影响 115

三、传统文化影响技能人才的人格生成 116

第六节 放眼向洋看蓝领 119

一、防止“单面人”的形成 120

二、西方国家的蓝领就业和生存状况 121

三、中外蓝领工人差距面面观 122

四、在差距中求生存 124

第七节 脱胎换骨——成就新蓝领之路 125

一、自信是青年技术工人立业之魂 126

二、技术是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的核心素质 126

三、负起责任——青年技术工人成长之路 127

第八节 明天,你会做新蓝领吗? 128

一、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蓝领、尊重技术人才的文化氛围 129

二、实施积极的、持续的“青工技能振兴计划” 132

三、积极推进职业培训体系建设 134

四、实施积极的文化引导 135

五、要充分调动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136

六、积极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136

第五章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的社会流动 141

第一节 社会流动的审视与诠释 142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与分类 142

二、社会流动的作用 144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145

四、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 146

五、我国社会流动的模式 148

第二节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社会流动的背景 150

一、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形势 150

二、青年技术工人的价值心态 152

三、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 154

第三节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社会流动的现状 158

一、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的社会流动 158

二、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社会流动的原因 161

三、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社会流动的趋势 164

第四节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社会流动的问题 167

一、当代青年技术工人流动观念的狭隘化 168

二、工业化进程的失衡化 168

三、人才配置的无序化 170

四、社会流动趋向的消极化 171

五、社会不平等程度的加剧化 172

第五节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社会流动的导向 173

一、市场化 173

二、合理化 175

三、技能化 176

四、竞争化 178

五、结构化 179

第六节 面对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社会流动的对策建议 180

一、制定科学性的人才战略政策机制 181

二、大力推进青工技能振兴计划 183

三、完善社会流动机制 184

四、健全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 186

五、建立能力优先的激励机制 188

六、实现人才的多方位配置机制 189

七、创造和谐、平等、宽容的社会融合机制 190

八、建立提升青年技术工人自我素质的成才机制 191

结语 193

第六章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197

第一节 京沪穗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197

一、北京雪莲羊绒股份有限公司“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197

二、北京光华染织厂“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00

三、北京市二七机车厂“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01

四、北京城建四公司“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02

五、北京城建五公司“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04

六、天鸿集团北京宝能热力公司“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07

七、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08

八、北京王致和食品厂“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09

九、上海宝钢“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10

十、上海宝钢“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11

十一、上海宝钢“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14

十二、上海汽车集团“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15

十三、中石化上海公司“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17

十四、广东茂名石化公司“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17

第二节 浙鲁豫湘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20

一、浙江巨化集团“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20

二、山东临沂企业“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21

三、青岛港“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22

四、郑州电缆集团“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23

五、湖南白沙集团“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24

六、湖南省株洲市某研究所试制工厂“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25

七、湖南省株洲市某研究所试制工厂“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26

第三节 冀苏闽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28

一、石家庄炼油厂“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28

二、河北黄骅市一建“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31

三、江苏省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32

四、福州电业局“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33

五、厦门电业局“青年技术工人”访谈报告 234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报告之一 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及借鉴 241

第一节 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 242

第二节 日本的企业内技能训练 244

第三节 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 246

第四节 启示和借鉴 248

一、整合各部门力量,建设更加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系统 248

二、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促进和规范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249

三、扶持社会培训机构的发展,建立更加开放的培训体系 250

之二 共青团组织开发青年技能型人才工作研究报告 252

第一节 共青团开发青年技能型人才工作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 253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时期(1950~1965年) 253

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1978~1993年) 256

三、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1993~2005年) 259

第二节 青年技能型人才开发的重点项目及其评介 264

一、青工战线开展的主要活动和重点项目 264

二、青农战线开展的主要活动和重点项目 271

三、其他战线开展的主要活动和重点项目 277

第三节 共青团开发青年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 281

一、基本经验 281

二、青年技能型人才开发工作的未来趋势 290

第三部分 数据报告之一 “全国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状况”调查技术报告 299

一、抽样思路 299

二、全国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状况一级抽样结果及说明 299

三、全国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状况二级抽样结果及说明 300

之二 “全国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总体) 304

之三 中国青少年人口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2005) 321

一、青少年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 321

二、青少年人口空间构成与迁移 322

三、青少年人口社会经济状况 328

四、青少年人口生育与死亡状况 330

五、青年人口的民族状况 331

后记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