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ON网络互联》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健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11517783X
  • 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出现是光传送网发展中的一场革命,拉开了光传送网自动化的序幕。本书系统介绍了ASON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包括基本体系框架、控制技术、传送技术、网管技术、保护恢复技术、新业务以及标准化进程,详细分析了基于GMPLS协议和PNNI协议的ASON控制面实现方案和相关协议。

第1章 ASON体系结构 1

1.1光传送网发展历程 1

1.1.1电信行业的发展 1

1.1.2光网络的演进历程和趋势 4

1.2 ASON基本框架 7

1.2.1分层结构 7

1.2.2网络结构 9

1.2.3节点结构 10

1.3 ASON控制平面实现技术 18

1.3.1链路资源管理 18

1.3.2自动发现 19

1.3.3故障管理 24

1.3.4信令机制 28

1.3.5路由机制 35

1.3.6接纳控制 39

1.4 ASON传送平面技术 40

1.4.1 SONET/SDH 40

1.4.2 波分复用(WDM) 42

1.4.3 OTN 45

1.4.4全光网 50

1.4.5多粒度交换 55

1.5 ASON新业务 59

1.5.1 ASON业务体系 59

1.5.2 ASON新业务及其新特点 60

1.6协议标准化过程 63

1.6.1标准化组织 63

1.6.2 ITU-T和IETF相关协议 64

1.6.3 OIF相关协议 69

1.6.4 TMF相关协议 69

1.6.5 国内标准化进程 70

1.7小结 70

第2章 基于GMPLS和PNNI实现ASON控制 71

2.1 GMPLS的由来 71

2.2 GMPLS体系结构 72

2.2.1 GMPLS基本概念 72

2.2.2 GMPLS对于MPLS的扩展 77

2.2.3路由和寻址模型 78

2.2.4链路绑定和无编号链路 78

2.2.5 GMPLS信令 79

2.2.6 GMPLS与UNI的关系 81

2.2.7 GMPLS流量工程 81

2.2.8 GMPLS保护与恢复 85

2.2.9 GMPLS网络管理 87

2.3 GMPLS对于ASON的支持 88

2.3.1 GMPLS对于ASON信令的支持 88

2.3.2 GMPLS对于ASON路由的支持 96

2.3.3 GMPLS对于SONET/SDH的支持 105

2.4 GMPLS信令协议 107

2.4.1 RSVP-TE信令 107

2.4.2 CR-LDP信令 116

2.4.3协议可靠性分析 126

2.5 GMPLS路由协议 130

2.5.1 OSPF-TE 130

2.5.2 IS-IS-TE 134

2.5.3路由协议比较 135

2.6 GMPLS链路管理和自动发现协议 136

2.6.1链路管理和自动发现协议(LMP) 136

2.6.2 SDH中的自动邻居发现 142

2.6.3应用于DWDM线路系统的LMP 146

2.7 PNNI框架 153

2.8 PNNI路由 154

2.9 PNNI信令 156

2.10 PNNI寻址 157

2.11 PNNI和GMPLS对比分析 157

2.12小结 158

第3章 ASON网络管理 160

3.1 ASON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63

3.1.1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概述 163

3.1.2体系结构细分 165

3.1.3实现方式 173

3.2 ASON网络管理需求 175

3.2.1管理平面概述 175

3.2.2地址与命名机制 177

3.2.3多区域网络管理 179

3.2.4端到端连接管理 180

3.2.5传送平面的管理 182

3.2.6控制平面的管理 183

3.2.7 DCN的管理 185

3.2.8业务层的管理 185

3.2.9 安全和计费管理 188

3.3 ASON网络管理信息 188

3.3.1信息建模基本理论 188

3.3.2传送平面信息建模 193

3.3.3控制平面信息建模 201

3.3.4端到端连接管理信息模型 208

3.4 ASON网络管理协议 212

3.4.1 CORBA接口技术 213

3.4.2 CORBA在ASON中的应用 216

3.4.3 CORBA接口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219

3.4.4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23

3.4.5 LMP MIB扩展 225

3.5小结 231

第4章 ASON网络生存性 232

4.1光网络生存性简介 232

4.2 IP层的网络生存性 235

4.2.1传统的IP网恢复机制 235

4.2.2基于MPLS的IP层保护恢复 235

4.3 ASON网络生存性的新特点 239

4.4 ASON故障检测、通知与定位 241

4.4.1可用的故障信息来源 241

4.4.2网络故障的检测实体 242

4.4.3故障监测点的设置 243

4.4.4光传送实体的告警能力 245

4.4.5故障信息的传送 246

4.4.6故障定位 247

4.5 ASON网络保护机制 252

4.5.1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机制 252

4.5.2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机制 259

4.6 ASON网络恢复机制 262

4.6.1网络恢复的类型 262

4.6.2恢复约束和倒换准则 265

4.7 ASON网络保护与恢复机制的结合 265

4.8 ASON网络多层生存性机制 266

4.8.1独立的多层生存性机制 266

4.8.2多层网络生存性的协调机制 268

4.8.3多层网络空闲容量的优化机制 269

4.9小结 271

第5章 ASON域间互联需求 272

5.1域参考模型 272

5.2 NNI和运营商业务需求 273

5.3控制平面调用需求 274

5.3.1管理平面的调用控制 274

5.3.2用户或代理的调用控制 274

5.4连接管理需求 274

5.4.1建立 274

5.4.2释放 275

5.4.3恢复 275

5.4.4查询 278

5.4.5修改 278

5.4.6连接特性 278

5.5寻址需求 279

5.5.1内部网络寻址 280

5.5.2外部客户寻址(TNA) 280

5.5.3控制和信令消息的客户可路由地址(NodeID) 280

5.5.4网络识别 280

5.5.5地址解决 280

5.6可靠性需求 280

5.7可扩展性需求 281

5.7.1网络可扩展性 282

5.7.2域的分割与合并 282

5.7.3路由协议可扩展性 282

5.7.4信令协议可扩展性 282

5.8域间连接需求 282

5.8.1多级分层(Multi-Level Hierarchy) 282

5.8.2分级路由和信令的支持 283

5.8.3网络的交叉连接 283

5.9稳定性需求 284

5.9.1路由协议的稳定 284

5.9.2竞争裁决 284

5.10安全性需求 285

5.10.1信息交换安全 285

5.10.2连接管理安全 285

5.11管理运维需求 285

5.11.1接口 286

5.11.2信息交换 286

5.11.3计费 287

5.12小结 287

第6章 ASON域间互联概述 288

6.1层叠模型和对等模型 288

6.1.1两种网络演进的结构特点 289

6.1.2重叠模型 289

6.1.3对等模型 290

6.2接口定义 292

6.2.1根据通过控制接口的信息流定义 292

6.2.2根据控制接口的功能定义 292

6.3接口参考位置 293

6.4业务调用模型 294

6.5域间路由 295

6.5.1网络信息分发 295

6.5.2受限路由计算 296

6.5.3路由信息共享 296

6.5.4路由策略控制 296

6.5.5路由实现方案 296

6.5.6路由协议应用模型 298

6.6域间信令 299

6.6.1域间配置、恢复与通告 300

6.6.2域间寻址和标识 301

6.6.3域间信令与路由的互相作用 302

6.6.4域间信令协议分析 303

6.7域间自动发现 307

6.7.1自动邻居发现 308

6.7.2自动业务发现 309

6.7.3 LMP扩展 310

6.8域间保护恢复 311

6.8.1域间故障和恢复实体分类 311

6.8.2保护恢复机制分类 312

6.8.3保护恢复过程 313

6.9小结 315

第7章 ASON域间信令 316

7.1支持的业务类型 316

7.1.1软永久连接3 16

7.1.2交换连接 317

7.1.3呼叫和连接分离 317

7.2信令标识符 318

7.3信令传送网 318

7.4抽象消息 320

7.4.1抽象消息和错误代码 320

7.4.2连接建立消息 321

7.4.3连接释放消息 322

7.4.4连接查询消息 323

7.4.5连接通知消息 324

7.5信令相关属性 325

7.5.1信令标识相关属性 325

7.5.2业务相关属性 325

7.5.3路由相关属性 326

7.5.4策略相关属性 326

7.6信令流程 326

7.6.1正常的信令流程 326

7.6.2异常和故障时的信令流程 330

7.7 RSVP-TE域间信令扩展 331

7.7.1消息和错误码 332

7.7.2属性 333

7.7.3 RSVP-TE控制平面恢复信令流程 337

7.8CR-LDP域间信令扩展 340

7.8.1 CR-LDP消息和错误代码之间的映射 340

7.8.2属性的映射 341

7.8.3显式路由 342

7.9 PNNI域间信令扩展 342

7.9.1 PNNI消息及错误代码列表 342

7.9.2属性的映射 343

7.10小结 343

第8章 ASON域间分层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344

8.1路由组件和分层标识 344

8.1.1路由域的分割与合并 345

8.1.2层间插入新路由层 345

8.1.3路由域标识与寻址 345

8.2路由层次中的路由和呼叫控制 346

8.2.1路由信息的上流 346

8.2.2路由信息的下流 346

8.3层间发现和路由属性 347

8.3.1层间发现机制和配置 347

8.3.2分层路由属性 347

8.3.3域间链路 347

8.3.4域内抽象链路 348

8.3.5节点属性 348

8.3.6链路属性 349

8.4基于OSPF的域间路由 350

8.4.1单域内的操作 350

8.4.2路由消息传送 350

8.4.3 OSPF子TLV扩展 351

8.4.4 OSPF不透明LSA 353

8.5单层OSPF域间路由 355

8.5.1路由协议的配置 356

8.5.2路由协议的运行 357

8.5.3不透明LSA的格式 357

8.6多层OSPF域间路由 358

8.6.1路由协议的配置 358

8.6.2路由协议的运行 360

8.6.3不透明LSA的格式 361

8.7 OSPF域代言(Speaker)节点 365

8.7.1 Speaker节点及其功能 365

8.7.2备份的Speaker节点 365

8.7.3 RCD中有多个Speaker节点 366

8.8单层OSPF域间路由实例 366

8.8.1分发域内TE链路的情况 366

8.8.2不分发域内TE链路的情况 368

8.9多层OSPF域间路由实例 369

8.9.1物理网络模型 369

8.9.2 CD1/CD2/CD3/CD4中所配置的信息 369

8.9.3 RCD5中的配置和信息分发 370

8.9.4 RCD6中的配置和信息分发 372

8.9.5 RCD7中的配置和信息分发 372

8.9.6路由信息的下流 372

8.10小结 374

第9章 客户网络与ASON网络以层叠模型互联 375

9.1 UNI概述 375

9.1.1 UNI的定义 375

9.1.2引入UNI的好处 376

9.1.3基于UNI提供的业务 377

9.2 UNI的实现 378

9.2.1业务调用 378

9.2.2信令传送 379

9.2.3实体编址 380

9.2.4自动发现 382

9.2.5信令 386

9.2.6策略控制 393

9.3计费 394

9.3.1计量功能 395

9.3.2计费体系 396

9.3.3 CDR 397

9.4安全机制 398

9.4.1 IP安全协议 399

9.4.2信令协议安全机制 400

9.4.3邻居发现安全机制 401

9.5 UNI发展现状和趋势 401

9.5.1标准化进程 401

9.5.2测试进展 402

9.6小结 403

第10章 客户网络与ASON网络以对等模型互联 404

10.1 GMPLS对对等模型的支持 404

10.2互联方案分析 405

10.2.1 IP/MPLS到GMPLS的演进模型 405

10.2.2岛式模型的4种互联情形 406

10.3 IP/MPLS网络和GMPLS网络互联潜在的问题 408

10.4 MPLS和GMPLS协议的不同 409

10.4.1路由 409

10.4.2信令 410

10.4.3双向LSP 410

10.5信令解决方案 411

10.6跨域通道计算技术 412

10.7可达性和流量工程信息分发 412

10.8小结 413

缩略语 414

参考文献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