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取向 1
主题,以及 1
反题 2
综合体 2
有效的治疗 4
反驳的论据 5
经典类型学说 9
描述的类型学说与因果的类型学说 11
开放的类型学说与封闭的类型学说 13
严密的类型学说与模糊的类型学说 14
躯体的类型学说与精神的类型学说 15
病理的类型学说与风格的类型学说 17
指导的类型学说与容纳的类型学说 18
什么是有效的类型学说 18
第2章 精神分析取向的性格学说 20
性格和症状 21
描述取向 21
动力取向 24
结构取向 29
后继的发展 32
埃里克森 32
弗洛姆 34
客体关系理论 35
自体心理学 35
拉康 36
综合体 36
性格——正常还是异常? 38
结论 41
第3章 赖希及其后继者 42
性格和关系 42
性格的躯体方面 43
性格的社会方面 47
性格论的创造性 49
赖希性格理论的后继发展 50
不同学派眼中的性格类型 51
治疗中的性格论 51
结论 65
第4章 荣格的性格类型学说 67
一个有用的工具 67
四型性格 69
知觉型与判断型 72
外向型与内向型 73
“劣势功能” 76
功能的平衡 77
对荣格类型学说的批判和发展 78
荣格取向的人格问卷 80
假性人格类型和荣格类型学的生理层面 82
希尔曼的激进、正统学说 82
社会和政治意义 83
结论 85
第5章 人本主义和基于研究的类型学说 86
意外的收获 86
格式塔:未完成事件 87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89
交互分析 91
基于研究的类型学 97
左脑、右脑 97
学习的风格 99
谢尔登的体型分类 100
疾病的易感性 102
人格测验 104
结论 106
第6章 超个人的性格类型学说 107
四个基本元素 108
星相学 111
医学轮系统 112
阿苏吠陀古印度生命医学 114
七轮人格类型 115
阿苏吠陀心理治疗 119
肯·威尔伯 121
感受和人格 122
九型人格 123
原型系统 124
结论 129
第7章 结论 131
选择性格分类系统 131
治疗者的差异性 132
整合 133
状态和过程 136
构成和原因 139
元素、性格位置和气轮 140
整合的因果系统 143
整合的危险性 144
深入阅读材料 147
参考文献 147
索引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