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1949年以前的编纂实践第一章 新文学史编纂的开端 3
一 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3
新文学史研究的开始《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贡献二 “附骥式”的新文学史 7
赵景深的《中国文学小史》陈子展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等书冯沅君、谭正璧等的论述三 文化保守主义眼中的历史 14
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透过文化保守主义的眼镜尖刻但发人深省四 突兀而现的两部文体史 18
态度偏激的戏剧史品位不高的诗歌史未能成功的原因第二章 大学里的新课程 23
一 朱自清的新文学史课 23
《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文体分类型的体例新文学史编纂传统的创立二 周作人的讲演稿 30
周作人讲演“中国新文学源流”循环论的观点第三章 新文学史著作的出现 32
一 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 32
第一部中国新文学史著比较丰富的内容平稳客观的态度创作述评的不足二 1930年代其他几部著作 37
伍启元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王丰园的《中国新文学运动述评》鲜明的阶级论色彩吴文祺的《新文学概要》弗里契机械论的影响三 一次大规模的造史运动 46
《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导言史料的价值独特的史识和鲜明的学术个性“身作”、“心构”一身而二任其他第四章 抗战以后的进展 56
一 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 56
新的历史条件政治斗争决定文艺斗争的观点保存史料的成绩二 周扬的《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 61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提纲》的特色和新因素另一种学术风格三 任访秋、蓝海等人的著作 65
李一鸣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任访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几个方面的独特性蓝海的《中国抗战文艺史》蒲风等的文体史四 1949年以前编纂实践的小结 74
第二编 1949年以后的编纂实践第五章 新学科,新课程,新教材 79
一 新情况和新特色 79
第一次“文代会”对新文学史的总结胜利者的需要建国后新文学史编纂的变化二 新学科的建立 83
《〈中国新文学史〉教学大纲》论证无产阶级对新文学的领导三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86
几项新的“第一”《史稿》的成就和特色继承朱自清的传统打着时代的烙印第六章 新文学史著作的政治化 93
一 出版总署的座谈会 93
对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的批评要另外立个传统二 新著作的急遽政治化 96
蔡仪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向着政治的大幅度倾斜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以论带史”的特色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图景完成新文学史的政治化三 曲折和反复 109
早春气候和《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作家论型体例的确立“大跃进”中的集体编著深刻的教训四 “文革”的大破坏 116
新文学史被彻底否定鲁迅被纳入造神运动主观唯心主义毒害至深第七章 思想解放和学科的恢复 119
一 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
学科的恢复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唐弢风范虽展新姿仍存旧痕二 几部有影响的新著 127
思想解放和创新意识《中国现代文学简史》等传送新信息钱理群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各种创新的尝试编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第八章 汹涌而起的编史热潮(一)——文体史编纂的众多收获 146
一 现代小说史的编纂 146
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重视科学论证的学风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发现文化、审美等多种视角的观照二 现代话剧史、散文史的编纂 165
陈白尘等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其他现代戏剧史、戏剧教育史俞元桂主编的《中国现代散文史》杂文史的成果三 新诗史的编纂 181
新诗史编纂的历程孙玉石整理现代派诗歌史一种治学传统的再显现第九章 汹涌而起的编史热潮(二)——全面开花的各类新文学史的编纂 187
一 现代文艺思潮、流派史的编纂 187
1980年代两部开拓性的思潮史 187
1990年代思潮史类著作的丰收实践的启示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史二 地区性、阶段性的新文学史 204
粤、苏、沪等地的新文学史五四、1930年代等时段的新文学史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学史解放区文学史沦陷区文学史三 编写多民族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217
反映现代文学的多民族性编写多民族文学史的努力遇到的主要问题四 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编纂 225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的出版编纂史上的转折性意义“双翼齐飞”和“千手观音”五 多种填补空白的开拓之作 231
中外文学交流史和现代翻译文学史女性文学史和儿童文学史各类探索性、尝试性的作品专题史的收获和势所难免的通史变革附 港台版的中国新文学史 245
第三编 历史的启示第十章 新文学史编纂的历史回顾 265
一 不断建构、重构 265
三番造史,三次高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造史高潮新建构未成全功二 建国后的新文学史建造 267
重构新文学史的时代背景重构的鲜明特点以论带史之风的形成三 接连着的两次解构 272
非常的解构历史框架的解体作家格局的变化历史内容的扩展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内部的原因第十一章 新文学史常变探因 279
一 身作之史和心构之史 279
“历史”的两个内涵盖棺不能论定实史或身作之史编史或心构之史历史的原态、保留态、评价态追求真实是史家的使命二 进化论的阐释体系 284
进化论在建构新文学史中的作用进化论阐释的局限性新的不一定都胜过旧的新和旧不能一刀两断 线性进化图式不符合历史实际三 阶级论的阐释体系 289
长期流行的方法 阶级性和人性《新民主主义论》的阐释编纂中遇到的问题四 启蒙论的阐释体系 293
启蒙论的内容产生的思想背景现代性和启蒙主义目前的状况第十二章 新文学史编纂中的几个关系 301
一 文学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301
史论关系和两种学术风格重主观性的历史原因“我思故史在”和“史在促我思”正确看待史论关系“从史”为了“论出”二 史学与现实的关系 307
史学的现实作用政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三 史学与政治的关系 309
修史的政治目的文学史政治化的教训第十三章 新文学史编纂学问题 315
一 体例问题 315
形式和内容体例的类型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二 表述的类型 318
描述型和阐释型语言风格文风和社风三 史料的使用 322
证据和证词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第十四章 新文学研究的主体 325
一 新文学研究队伍 325
四代研究家“史才三长”才胜于学小学科和大人才二 突破和集大成 330
学术发展中的机遇突破和集成大文学史观在全球化语境下新的突破点的出现三 应该具备的素养 334
史德和讲真话其他思想修养参考书目 340
旧版后记 341
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