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
1.1中国森林生态史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森林生态史相关研究进展 4
1.3森林生态史相关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7
第2章 若干历史时期森林生态对比 13
2.1远古时代的森林资源 13
2.2夏商西周时期森林生态 14
2.3春秋战国时期森林生态 17
2.4清代前期的森林生态 23
2.5晚清时期的森林生态 26
2.6民国时期的森林生态 30
第3章 中国历代森林覆盖率 34
3.1研究的依据和方法 34
3.2远古时代森林资源状况的考察 35
3.3各历史时期森林资源状况的推测 37
3.4森林变迁的因果分析 41
第4章 森林变迁与水旱灾害 43
4.1森林变迁与洪水灾害 43
4.2森林破坏与干旱灾害 47
4.3森林变迁与沙漠化 51
第5章 黄河流域竹类历史分布状况 55
5.1现代中国竹类的分布状况与分布北界 55
5.2各历史时期竹类在黄河流域的分布情况 56
5.3竹类分布区北界的历史变动说明的问题 61
第6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森林生态思想 67
6.1对森林动植物的图腾崇拜 67
6.2“五行”学说对“木”的认识 69
6.3阴阳说与生态安全意识 71
6.4森林与生态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 72
第7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森林生态思想 75
7.1道家“道法自然”的林业思想 75
7.2儒家“天人合一”的林业思想 76
7.3墨家“节用材木”的林业思想 78
7.4法家“以法治林”的思想 78
7.5阴阳五行家“则天顺时”的林业思想 84
第8章 清代前期的林业思想 87
8.1农本思想中的林业思想 87
8.2森林有益于风水的思想 89
8.3森林防灾的思想 90
8.4森林多效益思想 91
第9章 晚清时期的林业思想 94
9.1魏源“师夷长技”的林业思想 94
9.2张之洞“劝学导政”的林业思想 96
9.3康有为“公有统筹”的林业思想 98
9.4华辉和赵炳麟的林业思想 99
9.5清末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对发展农林业的被动响应 100
9.6地方政府的林业章程 100
第10章 民国时期的林业思想 103
10.1孙中山“森林防灾”的思想 103
10.2梁希的林业思想 104
10.3凌道扬“振兴林政”的思想 106
10.4陈嵘“造林为要”的林业思想 108
10.5姚传法的“以法治林”思想 109
10.6郝景盛的“森林万能论” 110
第11章 传统生态思想体系的整体评价 112
11.1“天人合一”是传统生态思想的核心 112
11.2传统生态思想体系 114
11.3传统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 121
11.4传统生态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127
第12章 古代以森林保持水土的实践 133
12.1古代水土流失概况 133
12.2对水土流失及森林保持水土的认识 135
12.3以森林保持水土的实践 136
12.4对历史经验的几点认识 138
第13章 古代城市森林与人居生态建设 140
13.1古代城市大多依山傍水而建 140
13.2重视城市和人居环境的绿化 142
13.3古代城市地区的园林建设 142
13.4森林美学与旅游传统 143
第14章 清代前期的林业政策 145
14.1对东北森林实行封禁的政策 145
14.2与山林争地的屯田政策 147
14.3奖励河堤植树的政策 149
14.4收取林业赋税的政策 151
14.5造林护林主要由地方管理的政策 151
第15章 古代公益林管理 153
15.1古代森林公益性的思想 153
15.2古代公益林类 156
15.3民间风水林经营管理经验 157
15.4皇家公益林经营管理经验 160
15.5古代公益林管理经验的启示 162
第16章 当代生态环境形势及原因分析 169
16.1当代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 169
16.2生态与环境恶化原因分析 175
第17章 现代林业建设经验举隅 183
17.1“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经验 184
17.2安吉县竹产业发展经验 188
17.3森林文化建设刍议 195
第18章 现代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203
18.1“三生态”林业战略思想 203
18.2古今中外的生态文明观 205
18.3生态文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208
18.4建设“天人合一林业” 210
参考文献 215
后记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