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邓魁英 1
绪论 研究缘起与基本设想 1
一 玄言诗的概念界定及本书的研究范围 3
1.“玄”的原始意义追寻 8
2.魏晋时“玄”及其相关语的运用 13
3.“玄”及“道”的形态意义 18
二 本书的研究设想及重心 29
第一章 内因与外力的互动:玄言诗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35
一 时世变化引起文人的心态转变 38
二 玄学思潮对文人思考内容及思维方式的影响 48
1.玄学兴盛动摇儒学专宠独尊地位 49
2.玄理化思维引导文人脱略具象而求取义理 54
三 来自谶纬、道教的神奇启示 65
1.道教—玄学—玄言诗 66
2.谶纬—玄学—玄言诗 69
四 诗学思想的影响及诗歌创作的发展趋势 76
1、诗学思想的理论倡导 76
(1)创作目的的本体化认识 76
(2)创作主体的本体化认识 79
2.诗歌创作的实践准备 88
3.渐趋玄思的文坛氛围 96
4.清谈玄论的文风影响 103
第二章 拟古与创新的胶着:玄言诗的发展演变过程 111
一 滥筋期:正始时期 111
1.正始时期的政治形势与学术气氛 112
2.阮籍、嵇康的心态及创作 116
二 积蓄期:西晋时期 129
1.西晋文人的人格雅化 130
(1)治国无道导致文人失节 130
(2)学术调和助长激情消丧 136
2.诗歌创作的雅化 140
(1)四言逗句,铺陈成篇 141
(2)颂赞贤哲,敷演天理 146
三 隆盛期:东晋时期 150
1.东晋士人心态及学术氛围 150
(1)优游于偏安之境 151
(2)自得于审美之道 154
(3)涵泳于玄佛合流 162
2.众彩纷呈的玄言诗创作 166
(1)举其灵变的郭璞游仙诗 166
(2)标举典型的兰亭诗及僧徒诗 168
(3)寄至味于平淡的陶潜诗 175
第三章 特异与趋同的共容:玄言诗的文本特点 182
一 主题与题材 183
1.主题取向 183
(1)表达追求自由宁静人生的理想 184
(2)讥刺污浊虚伪的时风世情 188
(3)反映人生哲理和社会运动规律 190
2.题材类型 195
(1)宴饮赠答以颂扬人物、寄语哲理 195
(2)游历赏景以玄味自然妙谛 205
二 形象与意象 212
1.人物形象 213
(1)人物品格的标示 215
(2)人物活动的过程显示 218
(3)人物活动的本体归趋 222
2.自然意象 225
(1)意象类型 225
(2)意象特点 229
第四章 雅正与俚俗的扭结:玄言诗的审美取向 250
一 雅人之心与俗人之情 251
1.重情与忘情的仿徨 251
2.顺俗与超俗的徘徊 257
二 淡音雅调与陈词俗语 263
1.处于乱世而唯奏泰音 263
2.雅词丽句渐至陈词泛句 266
第五章 贡献与不足参半:玄言诗的文学史地位 272
一 积极的贡献 272
1.推动真正山水诗的形成 273
2.探索哲理诗创作的种种可能 292
3.对诗歌言意关系的大胆尝试 302
二 致命的不足 310
1.情感稀释以至于淡乎寡味 311
2.比兴削弱以至于理过其辞 320
余论 有待继续探索的问题 328
附录1:20世纪80年代以来魏晋玄言诗研究述略 333
附录2:魏晋玄言诗简目 350
主要参考文献 359
索引 363
一、书名、篇名索引 363
二、人名索引 372
后记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