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概述 1
第一编 大革命时期 13
第一章 北伐军攻克武昌前鄂西的政治和社会状况 13
第一节 军阀势力和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13
第二节 靖国军控制鄂西前后的社会状况 15
第三节 西方殖民主义宗教文化在鄂西的渗透 18
第四节 各地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 20
第二章 鄂西人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5
第一节 鄂西地区党组织的创建及早期活动 25
一、中共武汉地委的成立和董必武在鄂西的活动 25
二、“施鹤留省学会”建立,大批鄂西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27
三、党领导的恩施十三中学生运动 30
四、鄂西各县国民党县党部的建立 32
第二节 鄂西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 35
一、来凤农民自卫军的斗争 35
二、巴东反“复验红契”的斗争 37
三、恩施县农民运动的深入开展 39
四、建始、咸丰、宣恩、利川、鹤峰等县农民运动的发展 41
第三节 大革命时期鄂西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活动 45
一、中国共产党通过国民党县党部领导农民运动 45
二、争取、改造“神兵”和土著武装 47
第四节 鄂西群团组织的建立和活动 49
第三章 “四·一二”政变后鄂西的革命形势 51
第一节 反动势力大举反扑,鄂西革命斗争转入低潮 51
第二节 不屈的鄂西共产党人 54
插图 大革命时期恩施地区党组织及农运分布图 59
第二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59
第一章 施鹤、巴东的武装起义 59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的鄂西政治形势 59
一、鄂西地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59
二、党的活动向农村转移 60
第二节 中共施鹤临时特委成立和咸丰龙潭司的武装暴动 61
一、中共施鹤临时特委及施鹤农民武装总队的成立 61
二、龙潭司武装暴动 64
三、中共施鹤临时特委在“神兵”中的工作 66
第三节 巴东武装起义 69
一、中共巴东特支建立 69
二、争取和改造“神兵” 69
三、武装起义和巴东县人民委员会的成立 70
四、巴东江北斗争的失利 73
第四节 中共建始县委的建立和党在铜鼓包的斗争 74
第二章 湘鄂边根据地的开辟 77
第一节 红四军在桑鹤边界的游击战争 77
一、桑植起义后工农革命军转移桑鹤边 77
二、工农革命军在桑鹤边的游击战 79
三、堰垭整编 82
第二节 红四军转战鄂西南 85
一、湘西前委改为湘鄂西前委游击施鹤路线的确定 85
二、湘鄂西前委、施鹤特委老屋基联席会议及分化黑洞“神兵”的工作 85
三、汪家营战斗 86
四、攻占建始城 87
五、邬阳关收编 88
第三节 红四军攻占鹤峰县城和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91
一、攻占鹤峰城,鹤峰县苏维埃政府建立 91
二、红四军第三特科大队的解体 93
第四节 贯彻“六大”决议,湘鄂边根据地的形成 95
一、贯彻“六大”决议精神,红四军杜家村整军 95
二、中共鹤峰县委的成立,鹤峰苏区的巩固 98
三、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围剿”,红鱼溪战斗 100
四、鹤峰第一次党代会和苏维埃代表大会 102
五、桑植、石门两县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红四军在湘西的英勇战斗 103
第三章 湘鄂边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 106
第一节 红四军和湘鄂边地方武装的反“围剿”战斗 106
一、红四军在鹤峰西线和北线的斗争,庄尔坪战斗 106
二、长阳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108
三、红四军第五路军的建立 109
四、三个边防司令部的建立 110
第二节 鹤峰中心县委的建立和第二次反“围剿” 112
一、鹤峰中心县委和鹤峰独立团的建立 112
二、红四军东进,痛击鹤五边界顽敌,五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113
三、鹤峰县第二次党代会和苏维埃代表大会 116
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17
第三节 红二军团返回湘鄂边后的斗争 120
一、走马坪收编 120
二、战场坝伏击川军杨铭师 125
三、建始地方武装攻占建始城 127
四、立三左倾错误对湘鄂边的影响 128
第四节 湘鄂边五县联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和第三次反“围剿” 132
一、湘鄂边特委和五县联县政府的建立 132
二、特委、联县政府在五里坪的活动 134
三、第三次反“围剿”的初期形势 135
四、鼓锣山战斗 137
五、五鹤边反“围剿”战斗 139
六、鹤峰中心区反“围剿”斗争 140
七、川军对湘鄂边苏区的进攻 142
八、乌门岩事件 144
九、特委和独立团退出湘鄂边 145
十、苏区人民在白色恐怖下的反抗斗争 147
第四章 湘鄂边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 150
第一节 根据地党组织的建设 150
一、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50
二、党的思想建设 152
三、党的作风建设 154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和群众团体的建设 155
一、苏维埃政权的发展和建设 155
二、群众团体的建设 160
第三节 地方革命武装的建设 165
一、地方武装的建立和发展 165
二、地方武装的训练和建设 168
三、地方武装的武器装备 170
四、地方武装在反“围剿”中的作用 171
第四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172
一、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 172
二、土地革命纲领的制定 173
三、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动和作法 174
四、保卫土地分配的胜利果实 179
第五节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81
一、根据地的工农业生产 181
二、根据地的贸易和财政 184
第六节 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卫生建设 189
一、土地革命前湘鄂边文、教、卫状况 189
二、根据地的教育 190
三、根据地的文化 197
四、根据地的医疗卫生 200
第五章 湘鄂边根据地的恢复和丧失 204
第一节 红三军重返湘鄂边,根据地的恢复 204
一、红三军重返湘鄂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贯彻 204
二、鹤峰毛坝中央分局会议 206
三、走马坪中央分局会议和各县红色政权的重建 208
第二节 错误的反“改组派”斗争,湘鄂边苏区的丧失 211
一、第三、四次“肃反” 211
二、段德昌、王炳南之死 214
三、“肃反”对湘鄂边根据地的影响 217
四、贺英牺牲,鹤峰县第四游击大队的建立 219
五、湘鄂边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220
六、烧巴岩中央分局会议 221
七、红七师、红九师分兵游击,湘鄂边苏区丧失 223
插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恩施地区境内所建苏维埃政权分布图第六章 巴归兴根据地的斗争 226
第一节 创建巴归兴根据地的初期活动 226
一、工农革命军鄂西独立第一师的建立 226
二、中共巴归兴县委和巴东县委的成立 227
三、继续改造“神兵”和组织武装暴动 229
四、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229
第二节 巴归兴根据地的形成 231
一、巴归兴县委甘家坪扩大会议 231
二、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建立 232
三、火峰编练队起义 234
四、巴归兴县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236
第三节 巩固苏区的斗争 237
一、红49师的成立,三克兴山县城 237
二、第二次反“围剿” 239
三、红三军转战巴归兴,红49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2师 241
第四节 巴归兴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 242
一、党组织的发展和建设 242
二、苏维埃政权和群团组织建设 245
三、地方武装建设 249
四、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251
五、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252
六、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卫生建设 254
第五节 巴归兴根据地的丧失 256
一、第三次反“围剿”斗争 256
二、教二师回师巴归兴苏区 257
三、巴归兴县委扩大会议 260
四、教二师转移及根据地的丧失 260
插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恩施地区党组织分布图第七章 鄂川边游击根据地的斗争 263
第一节 红三军游击鄂川边 263
一、中央分局大村会议 263
二、红三军游击鄂川边 264
三、挫败蒋介石的“收编”阴谋 267
四、鄂川边军民反“围剿”斗争,穿洞惨案 269
五、红三军游击独立团的建立 270
第二节 中共鄂川边工委的成立和创建鄂川边游击根据地的斗争 272
一、中央分局十字路会议和鄂川边独立团的成立 272
二、中共鄂川边工委的成立及活龙坪红色政权的建立 275
三、鄂川边游击总队的成立 277
四、鄂川边独立团的反“围剿”战斗 279
第八章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282
第一节 红二、六军团开辟宣恩苏区 282
一、中共宣恩县委的成立 282
二、红二、六军团主力进入鄂西 283
三、围攻宣恩城 284
四、忠堡大捷 285
插图 忠堡战斗示意图 287
第二节 红二、六军团“筹粮扩红”,板栗园大捷 287
一、红二、六军团在来、宣、咸筹粮“扩红” 288
二、胡家沟战斗 289
三、板栗园大捷 290
插图 板栗园战斗示意图 294
第三节 红十八师长征前在鄂西的活动 294
一、红18师突围进入鄂西 294
二、在来凤的活动 295
三、途经咸丰、宣恩、恩施的活动 296
插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恩施地区境内所建根据地示意图第四节 鄂西各族人民积极参加反“围剿”战争 298
一、筹粮筹款,参军参战,支援红军 298
二、红军突围长征后鄂西人民坚持斗争 300
第三编 抗日战争时期 307
第一章 鄂西党组织的恢复和建设 307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鄂西的政治形势 307
第二节 鄂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309
一、抗战初期鄂西党的活动 310
二、中共施南特别支部的建立 311
三、中共恩施工委和巴归兴工委的建立 312
四、中共施鹤特委和恩施、来凤两个中心县委的建立 316
五、中共施巴特委的建立 318
六、中共湘鄂西区党委迁恩施及中共鄂西特委的建立 320
第三节 党的思想建设 321
一、开办书店,建立活动阵地 322
二、重视入党前的思想教育 323
三、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324
四、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 325
第二章 鄂西地下党的革命活动 327
第一节 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327
一、鄂西地下党活动的原则与方式 327
二、对国民党地方上层的统战工作 329
三、在国民党基层行政机构的统战工作 336
四、利用党员个人关系开展统战工作 339
第二节 深入开展抗日民主救亡运动 344
一、鄂西农民抗日运动 344
二、发动妇女抗日救亡 348
三、领导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反饥饿、反迫害”运动 350
四、社会各界抗日救亡宣传动员活动 355
第三章 鄂西地下党被破坏和撤退 359
第一节 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前鄂西的政治形势 359
一、国民党由秘密反共转为公开反共 359
二、陈诚坐镇恩施加紧破坏湘、鄂、川、黔地下党的活动 363
三、恩施农专和宣恩高罗初中事件 366
第二节 贯彻党中央在国统区的工作方针 368
一、钱瑛传达党中央指示准备应付突然事变 368
二、为应付突然事变紧急建立地下交通联络网点 369
三、周恩来对鄂西地下党工作的指示 371
第三节 鄂西地下党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的斗争 375
一、鄂西特委恩施通讯处被破坏 375
二、何彬、刘一清被捕 379
三、国民党特务对鄂西地下党的大搜捕 380
第四节 地下党的紧急撤退和反迫害斗争 382
一、紧急撤退和疏散隐蔽 382
二、党中央发电指挥撤退,南方局营救被难同志 383
三、地下党的反迫害斗争 385
四、爱国民主人士站在我党方面抗议陈诚法西斯暴行 386
第五节 鄂西特委撤退后巴归兴宜工委和来咸宣中心县委的斗争 388
一、巴(东)(秭)归兴(山)宜(昌)工委的斗争 388
二、来咸宣中心县委的斗争 390
三、来凤共产党员坚持斗争 392
第六节 在反共高潮中鄂西地下党进一步受到破坏 393
第四章 狱中斗争 397
第一节 鄂西地下党人和革命者的狱中斗争 397
一、方家坝监狱里的斗争 398
二、谭家坝监狱里的斗争 403
三、何彬、刘一清的牺牲 405
第二节 集中营里的斗争 408
第三节 叶挺监禁在恩施期间的斗争 413
一、叶挺第一次监禁在恩施 413
二、周恩来派记者看望叶挺 416
三、叶挺第二次监禁在恩施的斗争 418
第五章 抗战后期恩施地区党的活动和人民自发斗争 420
第一节 地下党员在来凤的革命斗争活动 420
第二节 打入报社和剧宣六队的斗争 422
一、占领《武汉日报》和《新湖北日报》副刊阵地 422
二、运用多种办法,限制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宣传 425
三、为抗日救亡造舆论 427
四、与抗战演剧六队协同战斗 428
五、抗战演剧第六队的活动 430
第三节 “中国姊妹团”和《湖北论坛》社的革命活动 431
一、“中国姊妹团”的革命活动 431
二、《湖北论坛》社的革命活动 432
插图 抗战时期恩施地区党组织分布图 437
第四编 解放战争时期 437
第一章 江南游击纵队游击鄂西南和川鄂边境地下党的革命活动 437
第一节 解放战争初期鄂西的政治形势 437
第二节 江南游击纵队游击鄂西南 438
一、太平镇战斗 439
二、左角寺战斗 440
三、红鱼坪会师 441
四、官店口战斗 442
五、袭击石灰窑 443
第三节 川鄂边境地下党在利川的革命活动 445
一、建南地区的革命活动 445
二、文斗区的革命活动 449
三、齐南支队的活动 450
第二章 鄂西南战役及恩施全境解放 453
第一节 鄂西南战役前鄂西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 453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鄂西南,解放恩施全境 455
第三节 恩施地区人民政权的建立 460
插图 鄂西南战役示意图 466
后记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