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编 竞合论概说 7
第一章 竞合论基本结构 9
第二章 竞合论定位 17
第三章 竞合论法律效果处理 方法 27
第四章 竞合论的本质 38
第二编 竞合论前提之确认 51
第一章 行为单复数与犯罪单 复数 53
第二章 犯罪单复数的确认及 作用 56
第三章 行为单复数概念的 定位 66
第四章 行为单数与行为复数 68
第五章 评释 79
第三编 假性竞合与真实竞合 91
第一章 概说 93
第二章 假性竞合 96
第三章 误用假性竞合概念问题 159
第四章 真实竞合 166
第四编 真实竞合型态 173
第一章 概说 175
第二章 想象竞合 177
第三章 牵连关系 194
第四章 实质竞合 231
第五章 事后竞合 246
第五编 连续关系 251
第一章 概说 253
第二章 连续关系概念 255
第三章 认定连续关系的理论争议 263
第四章 连续关系成立要件 271
第五章 连续关系主观要件之争议 277
第六章 连续关系存废之争议 282
第七章 过失连续关系评析 297
第八章 连续关系适用之限制 301
第九章 结语 308
绪论 1
第一编 竞合论概说 7
第一章 竞合论基本结构 9
第一节 结构型态 12
第二节 行为数与罪数 13
第三节真、假竞合 16
第二章 竞合论定位 17
第一节 定位于犯罪行为论 18
第二节 定位于法律效果论 20
第三节 定位于刑罚裁量论 22
第四节 定位问题评析 24
第三章 竞合论法律效果处理方法 27
第一节 前提概念 28
第二节 制度差异 29
第三节 法律效果区分原则 30
第一项 累罚原则 30
第二项 并罚原则 31
第三项 吸收原则 32
第四项 限制加重原则 33
第五项 结合刑原则 33
第四节 单一刑原则 35
第五节 结语 36
第四章 竞合论的本质 38
第一节 规范实现的复数关系 39
第二节 方法论之基础 41
第一项 规范形成关系 42
第二项 存在与当为的关联性 44
第三项 行为与构成要件关系 44
第二编 竞合论前提之确认 51
第一章 行为单复数与犯罪单复数 53
第二章 犯罪单复数的确认及作用 56
第一节 犯罪单复数的认定标准 58
第二节 犯罪单复数在竞合论之作用 64
第三章 行为单复数概念的定位 66
第四章 行为单数与行为复数 68
第一节 竞合论之行为单数概念 69
第二节 行为单数类型 70
第一项 自然意义下的一行为 70
第二项 自然的行为单数 70
第三项 构成要件的行为单数 73
第四项 法的行为单数 74
第五项 小结 75
第三节 行为复数 76
第五章 评释 79
第一节 行为单数概念的重新界定 80
第一项 确认评价客体与客体评价关系 80
第二项 行为单数与行为概念之分析 82
第二节 法的行为单数之矛盾 84
第一项 行为复数与犯罪复数的本质 84
第二项 法律效果的拟制单一处理 85
第三节 统一刑法之行为概念 86
第一项 存在与规范的厘清 87
第二项 行为单数概念的重新认定 88
第三项 整合一致性的行为概念 88
第三编 假性竞合与真实竞合 91
第一章 概说 93
第二章 假性竞合 96
第一节 假性竞合的概念 97
第二节 规范结构关系 99
第一项 存在与当为分析 101
第二项 行为与构成要件关系 102
第三节 构成要件体系之结构 107
第一项 异质关系 110
第二项 交集关系 111
第三项 内含关系 113
第四项 简评 114
第四节 假性竞合之基本性质分析 115
第一项 基本前提分析 119
第二项 假性竞合的结构 126
第三项 规范适用问题 131
第五节 形成假性竞合关系 135
第一项 通说见解与批判 136
一、特别关系 137
二、补充关系 140
三、吸收关系 143
四、与罚行为 145
第二项 小结 150
第六节 假性竞合之重新思维 152
第七节 假性竞合的法律效果 154
第一项 单一构成要件法律效果 156
第二项 采结合刑模式之谬误 158
第三章 误用假性竞合概念问题 159
第一节 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适用 161
第一项 特别法与普通法关系之形成 161
第二项 规范同一性关系 163
第二节 不生法律竞合问题 164
第四章 真实竞合 166
第一节 基本前提 167
第二节 真实竞合的本体问题 168
第三节 复数规范形成与评价同一性 170
第四编 真实竞合型态 173
第一章 概说 175
第二章 想象竞合 177
第一节 想象竞合的本质争议 179
第一项 单数理论 179
第二项 复数理论 181
第三项 评析 183
第二节 想象竞合的前提要件 185
第一项 单一行为 186
第二项 复数构成要件实现 189
第三节 想象竞合之法律效果 192
第三章 牵连关系 194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96
第一项 牵连关系之结构 196
第二项 牵连关系之基础 197
第二节 牵连关系之形成 200
第一项 目的—手段结构 201
第二项 判断标准之争议 202
一、客观说 203
二、主观说 203
三、主、客观说 204
四、评述 205
第三节 牵连关系的重新思考 207
第一项 牵连关系正当性之思考 208
第二项 规范保留之认定 209
第四节 牵连关系型态之重新建构 211
第一项 从主观认定的牵连型态 211
第二项 从客观判断的牵连型态 212
一、继续犯的牵连关系 212
二、行为手段所形成的牵连关系 213
三、不一致结果加重类型的牵连关系 215
第五节 结论 216
第一项 牵连关系重新架构 217
第二项 牵连关系之基本型态 217
第三项 必然结果的适用问题 218
第六节 涵摄效应问题 221
第一项 涵摄效应概念可能存在范围 223
第二项 涵摄效应形成的演变 225
第三项 除摄之趋势 226
第四项 评释 227
第四章 实质竞合 231
第一节 实质竞合前提要件 233
第一项 行为复数 234
第二项 犯罪复数 236
第三项 裁判同一性 237
第二节 整体刑形成 239
第一项 整体刑的样态 241
一、强制整体生命刑 241
二、强制整体自由刑 241
三、强制整体罚金刑 242
四、选择性整体刑 242
第二项 整体刑形成方法 243
一、同类刑罚之形成原则 244
二、不同刑罚之形成原则 245
第五章 事后竞合 246
第一节 概说 247
第二节 事后整体刑形成之条件 248
第三节 已执行刑问题之处理 250
第五编 连续关系 251
第一章 概说 253
第二章 连续关系概念 255
第一节 连续关系意义 256
第二节 连续关系存在理由 257
第三节 连续关系判断标准 260
第三章 认定连续关系的理论争议 263
第一节 主观理论 263
第二节主、客观理论 265
第三节 客观理论 266
第四节 评述 269
第四章 连续关系成立要件 271
第一节 客观要件 271
第一项 行为形式同类性 272
第二项 行为连续性 274
第三项 法益侵害同类性 275
第二节 主观要件 275
第五章 连续关系主观要件之争议 277
第一节 整体故意 277
第二节 概括犯意 279
第三节 连续故意 279
第四节 评述 280
第六章连续关系存废之争议 282
第一节 连续关系存废根本问题 284
第二节 否定连续关系之见解 286
第一项 立法的恣意 287
第二项 行为刑法与罪责原则之违反 288
第三项 背离平等原则 289
第四项 不合理的判决确定力效应 289
第三节 肯定连续关系之见解 291
第一项 诉讼经济考量 291
第二项 行为人人格的一致性 292
第三项 罪刑政策上的考量 294
第四节 评述 295
第七章 过失连续关系评析 297
第一节 罪责的考量 298
第二节 法律适用一致性考量 299
第八章 连续关系适用之限制 301
第一节 主观要件之限制 302
第二节 客观要件之限制 303
第一项 行为形式之限制 303
第二项 一身专属性法益侵害之限制 304
第三节 评释 306
第九章 结语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