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古传疑之文学 1
第一节 伏牺 1
第二节 神农 3
第三节 黄帝 5
第四节 尧、舜 8
第二章 夏代传说之文学 11
第一节 夏代之生产与文化 12
第二节 夏代之文学 15
一、夏代之散文 15
二、夏代之韵文 18
第三章 商代之文学 21
第一节 商代之政治制度与文化思想 25
一、王室之强固 26
二、奴隶制之确立 27
三、思想体系之形成 29
第二节 商代之文学 32
一、商代之散文 32
二、商代之韵文 33
第四章 西周之文学 45
第一节 西周之社会制度 48
一、封建制之完成 48
二、社会关系之变化 50
三、敬天保民思想之产生 52
第二节 西周之散文 54
第三节 西周之诗歌《诗经》 57
一、《诗经》分类之解释 57
二、《诗经》之时代与内容 64
三、《诗经》之语言形式及其他 171
第五章 东周之文学 185
第一节 东周新旧制度之演变 187
一、税亩、田赋制之出现 187
二、农、工、商业之发展 188
三、世卿制度之破坏与士阶层之产生 190
四、儒、墨、道三家思想之形成 193
第二节 儒家经传中之散文与韵文 195
一、儒家之创始人孔子 196
二、《周易》 199
三、《礼》《乐》 202
四、《春秋》 209
五、《论语》 215
六、《左传》 223
七、《国语》 287
八、《公羊传》和《谷梁传》 300
第三节 墨家之散文 308
一、墨家之创始人墨子 308
二、墨子之散文 312
第四节 道家之韵文 323
一、道家之创始人老子 324
二、老子之韵文 326
第六章 战国至秦之文学 341
第一节 战国社会之大转变 341
一、经济之发展 342
二、社会矛盾之加深 347
三、地主阶级之形成与发展 351
第二节 道家之散文 355
一、庄子身世之影迹 355
二、庄子之散文 359
第三节 儒家之散文 377
一、孟子之身世 377
二、孟子之散文 381
第四节 法家之散文与韵文 394
一、荀子之散文 394
二、韩非子之散文与韵文 409
三、李斯之散文与韵文 424
第五节 纵横家之散文 429
一、纵横家之思想渊源与主张 431
二、纵横家之散文 437
第六节 杂家之散文 445
一、杂家之创始人吕不韦 445
二、杂家之代表作《吕氏春秋》 449
第七节 屈原之辞赋 455
一、楚辞之定义与渊源 455
二、屈原生平之事迹 458
三、屈原之辞赋 466
四、屈原之美政理想 532
五、屈原辞赋在艺术上之创造 544
第八节 屈原辞赋之遗流 564
第九节 宋玉之辞赋 570
第十节 荀子之赋 586
一、赋之定义与渊源 586
二、荀子之赋 589
第七章 西汉之文学 595
第一节 西汉之社会状况 596
一、经济之恢复与发展 596
二、阶级矛盾之激化 599
三、学术思想之演变 603
第二节 赋之勃兴 611
一、文赋作家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王褒、扬雄 612
二、骚赋作家庄忌、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 644
第三节 前期之散文 653
一、陆贾 655
二、贾谊 656
三、贾山 666
四、晁错 669
五、淮南王刘安 677
第四节 承前启后之司马迁散文 686
一、司马迁生平之事迹 686
二、《史记》体例之渊源 690
三、《史记》之撰述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698
四、《史记》之思想倾向 710
五、《史记》之文笔 753
第五节 后期之散文 783
一、董仲舒 783
二、桓宽 792
三、刘向 799
四、刘歆 806
五、贡禹 811
六、谷永 816
七、鲍宣 821
第六节 辞赋与散文汇合,骈文之产生 823
第七节 乐府与诗 843
一、诗 844
二、乐府 849
三、汉诗辨伪 865
四、五言、七言诗之起源 871
第八章 东汉之文学 885
第一节 东汉之社会状况 885
一、经济之恢复与发展 885
二、社会矛盾之加深 889
三、学术思想之发展与学术、文学分途 892
第二节 赋之流变 897
一、杜笃、班固、张衡之京都赋 898
二、班彪、班昭、蔡邕之纪行赋 907
三、班固、张衡、赵壹之情理赋 913
第三节 骈文 919
第四节 语体散文之兴起 931
一、桓谭 931
二、王充 936
三、崔实 948
四、王符 952
五、仲长统 959
第五节 班固及其他史家之散文 965
一、班固之家世、生平与思想 966
二、《汉书》之编撰及其在体例上对《史记》之因革 973
三、《汉书》之“实录”精神及其重“时”、“势”之观点 980
四、《汉书》之长于叙事、善于传人、工于属辞 987
五、其他史家之散文 1002
第六节 乐府 1007
一、相和歌辞 1008
二、杂曲歌辞 1025
三、杂歌谣辞 1031
第七节 古诗 1037
一、古诗十九首 1038
二、《悲愤诗》与《焦仲卿妻》 1050
三、其他文人古诗 1065
新版后记 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