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8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0
1.3 研究方法 15
1.4 本书主要研究的内容 16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8
2.1 融资理论 18
2.1.1 MM理论 18
2.1.2 权衡理论 23
2.1.3 信息不对称与新资本结构理论 24
2.1.4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30
2.1.5 关于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 34
2.1.6 简要评述 37
2.2 信息非均衡理论 40
2.2.1 企业的逆向选择 41
2.2.2 企业的道德风险 43
2.2.3 信贷配给理论 45
2.3 效率理论 46
2.3.1 效率的规范分析 48
2.3.2 效率的实证分析 49
第3章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理论分析 57
3.1 企业融资效率涵义的确立 57
3.2 高新技术企业资金供求的机理分析 66
3.2.1 资金供给分析 66
3.2.2 资金需求分析 68
3.2.3 融资均衡与供求差异分析 70
3.3 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的要素分析 76
3.3.1 企业规模及资产结构 76
3.3.2 融资成本 81
3.3.3 融资渠道及融资结构 83
3.3.4 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性 90
3.3.5 高新技术企业所处R&D的不同发展时期 91
3.3.6 企业投资预期收益 94
第4章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资金供求有效性评价 97
4.1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资金供给现状分析 97
4.1.1 资金的潜在供给 97
4.1.2 资金的现实供给 100
4.2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资金需求分析 117
4.3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资金供求差异的原因分析 118
4.3.1 金融制度安排的局限性 118
4.3.2 行业的自身特点产生的局限性 120
第5章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实证分析 122
5.1 效率评价的几个范畴 122
5.2 融资效率评价的DEA模型构建 126
5.2.1 DEA理论概述 126
5.2.2 DEA分析的基本模型 128
5.2.3 融资效率评价模型 133
5.3 融资效率DEA评价模型的经济解释 135
5.4 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138
5.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138
5.4.2 样本的统计描述 139
5.4.3 评价指标的确定 140
5.4.4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144
5.5 促进无效企业提高效率的路径分析 155
5.6 结论与解释 156
第6章 基于效率的高新技术企业R&D发展阶段融资方式的选择 160
6.1 优序理论对R&D发展阶段融资方式选择的启示 160
6.2 高新技术企业R&D的分类 162
6.3 R&D初始阶段融资方式的选择 165
6.4 中间试验阶段融资方式的选择 170
6.5 产品和工艺开发阶段融资方式的选择 172
6.5.1 吸引风险投资 173
6.5.2 利用融资租赁 178
6.5.3 进行银行债务融资 179
6.6 R&D成果转化阶段融资方式的选择 181
6.6.1 成长阶段融资方式选择 181
6.6.2 成熟阶段融资方式选择 192
6.7 R&D各阶段的融资方式选择比较分析 196
第7章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提高的制度安排 198
7.1 科技与金融融合的历史考查 198
7.2 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200
7.2.1 美国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200
7.2.2 日本对发展初期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 201
7.2.3 印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举措 202
7.3 完善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断层的金融制度 203
7.3.1 总体思路 203
7.3.2 完善间接融资机制 205
7.3.3 完善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209
7.3.4 完善中小企业板块 215
7.3.5 创新债券发行模式——发行集合企业债券 217
7.4 税收激励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构想 218
7.5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创新 222
参考文献 227
附录 241
后记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