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外光谱法 1
1.1电磁辐射 1
1.2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和形状 2
1.2.1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2
1.2.2紫外吸收光谱的形状 4
1.3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理论 5
1.3.1Lambert-Beer定律 5
1.3.2光谱的测定及其表示方法 7
1.3.3紫外光谱法几种常用术语 8
1.3.4电子跃迁和所产生的吸收带 10
1.3.5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 14
1.4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18
1.4.1仅含有σ电子的化合物 18
1.4.2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化合物 18
1.4.3含有π电子的化合物(非共轭) 18
1.4.4共轭分子 20
1.4.5芳香族有机化合物 28
1.5紫外光谱仪 35
1.5.1紫外光谱仪发展史简介 35
1.5.2紫外光谱仪基本结构 35
1.5.3紫外光谱仪基本类型 36
1.6紫外光谱的解析和应用 37
1.6.1UV谱在定性分析上的应用 37
1.6.2定量分析 40
2红外光谱法 42
2.1基本原理 43
2.1.1分子的振动 43
2.1.2红外光谱选律 45
2.1.3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46
2.2影响振动吸收频率的因素 47
2.2.1影响振动频率的外部因素 47
2.2.2影响振动频率的内部因素 49
2.3红外光谱仪简介及实验技术 57
2.3.1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57
2.3.2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干涉型红外光谱仪) 59
2.3.3红外光谱实验方法 60
2.4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特征频率 62
2.4.1烷烃 63
2.4.2烯烃 66
2.4.3炔烃及丙二烯烃 68
2.4.4芳烃 69
2.4.5醇和酚 73
2.4.6醚 76
2.4.7羰基化合物 77
2.4.8胺类 88
2.4.9酰胺 91
2.4.10腈类化合物 93
2.4.11硝基化合物 94
2.4.12卤素化合物 95
2.4.13含硫化合物 96
2.4.14含磷化合物 98
2.4.15含硅化合物 99
2.5红外光谱的解析 100
2.5.1特征红外吸收分区 100
2.5.2红外光谱解析的一般步骤 101
2.5.3标准谱图简介 103
2.5.4谱图解析示例 104
2.6红外光谱的应用 109
2.6.1磷酸二酯基团伸缩振动谱带 110
2.6.2糖原红外吸收带 110
2.6.3蛋白质分子中C—O基团红外吸收带 110
3核磁共振氢谱 111
3.1核磁共振基本理论 112
3.1.1原子核的自旋运动 112
3.1.2自旋核在外磁场中的性质 113
3.1.3核的弛豫 115
3.2核磁共振仪与核磁共振光谱的测定 116
3.2.1连续波核磁共振仪 116
3.2.2脉冲-Fourier变换核磁共振仪 117
3.2.3样品和溶剂 118
3.2.4核磁共振光谱 119
3.3化学位移 122
3.3.1化学位移的产生——电子的屏蔽效应 122
3.3.2化学位移标准物质和化学位移的表示 123
3.3.3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24
3.3.4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 133
3.4自旋偶合 145
3.4.1自旋-自旋偶合的基本概念 145
3.4.2偶合常数J 149
3.4.3自旋偶合系统的分类 156
3.4.4高级偶合 159
3.4.5与杂原子相连质子的NMR谱 167
3.5复杂图谱的简化及双共振技术 168
3.5.1高频核磁共振光谱 168
3.5.2双照射技术 169
3.5.3核Overhauser效应(NOE) 170
4核磁共振碳谱 172
4.1概述 172
4.1.113C-NMR谱的特点 173
4.1.2实验技术 176
4.2化学位移 182
4.2.1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82
4.2.2常见各类化合物的化学位移 184
4.3偶合常数 196
4.4弛豫时间 198
4.4.1有关纵向弛豫的理论 198
4.4.2弛豫时间的测定 199
4.4.3T1的应用 200
4.5碳原子级数的确定 201
4.5.1J调制法或APT法 201
4.5.2INEPT法 203
4.5.3DEPT法 204
4.613C-NMR谱的解析 207
4.6.1样品的准备 207
4.6.2利用13C-NMR谱进行结构分析的一般步骤 207
5二维核磁共振谱简介 212
5.1二维核磁共振谱概述 212
5.1.1二维核磁共振谱与一维核磁共振谱的区别 212
5.1.2二维核磁共振谱的分类 213
5.1.3二维核磁共振谱的表现形式 213
5.2常用的二维核磁共振谱(2D-NMR) 213
5.2.12DJ谱 213
5.2.22D相关谱 216
5.2.32D-INADEQUATE(双量子谱) 218
6质谱 221
6.1质谱基本知识 221
6.2质谱仪器 224
6.2.1真空系统 225
6.2.2进样系统 225
6.2.3电离方式和离子源 226
6.2.4质量分析器 238
6.2.5检测与记录 245
6.2.6质谱仪器性能指标 246
6.2.7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介 249
6.3质谱中离子的类型 253
6.3.1分子离子 254
6.3.2同位素离子及分子式的确定 257
6.3.3碎片离子 264
6.3.4亚稳离子 265
6.3.5重排离子 266
6.3.6多电荷离子 266
6.4质谱中的裂解反应 267
6.4.1影响离子裂解的因素 268
6.4.2常见的几类裂解反应 268
6.5常见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278
6.5.1烃类化合物 278
6.5.2羟基化合物 282
6.5.3醚类化合物 285
6.5.4胺类化合物(类似于醇) 287
6.5.5醛、酮类化合物 289
6.5.6羧酸类化合物 291
6.5.7羧酸酯类化合物 292
6.5.8酰胺化合物 293
6.5.9腈类化合物 294
6.5.10卤素化合物 294
6.5.11硝基化合物 295
6.5.12杂环化合物 296
6.6质谱图解析 296
6.6.1质谱图解析的一般步骤 296
6.6.2质谱图解析实例 297
7谱图综合解析 304
7.1有机化合物结构综合解析程序 304
7.1.1综合光谱解析的顺序与重点 304
7.1.2分子内结构单元的确定方法 305
7.2综合解析示例 322
7.3有机光谱在药物结构确证中的应用实例 344
参考文献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