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创新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战略抉择 533
一、教育创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 533
二、教育创新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535
第二节 创造教育与教育创新 537
一、创造教育 537
二、创造教育在教育创新中的作用 545
第三节 教育体制的创新 552
一、教育体制创新的意义 552
二、教育体制创新的内容 558
第四节 转变校长教育观念 566
一、成功校长要有自已的教育观 566
二、成功校长怎样形成自己的教育观 567
三、成功校长的教育本质观 570
四、成功校长的教育目的观 576
五、成功校长的教育价值观 582
六、成功校长的教育管理观 586
第一节 校长自我管理的意义 590
一、校长——学校的领导核心 590
二、校长的自我管理 590
三、校长自我管理的意义 591
第二节 校长自我管理的导向 592
一、自识原则 592
二、进取原则 593
三、效益原则 594
四、反馈原则 595
第一节 提高工作效率概述 596
一、校长掌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含义 596
二、校长掌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意义 596
第二节 提高工作效率方法与技巧 597
一、正确支配时间 597
二、科学运筹时间 601
三、尽力消除内耗 604
四、改善工作环境 606
五、劳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608
褚校长“组阁” 609
半个总务主任 611
“金牌校长”——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楚松 613
独具特色的领导艺术——广东省汕头市聿怀中学校长杨子权 623
科学管理的带头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谢在皋 628
第一节 近五十年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发展过程 639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641
一、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 641
二、教育部的直属单位及其职能 643
第三节 我国现行的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644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644
二、地区行政公署、自治州、盟人民政府,省辖市以及直辖市的区 646
三、县、县级市、旗教育委员会(教育局)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646
四、乡(镇)教育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647
第四节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 648
一、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意义 648
二、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 649
三、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652
四、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实施步骤 652
第一节 学校领导体制概述 654
一、学校领导体制的含义 654
二、学校领导体制的类型 655
三、我国学校领导体制的变革 656
第二节 学校组织机构 657
一、党政分工原则 658
二、效率原则 658
三、权责一致原则 658
四、因校制宜原则 658
第三节 学校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 659
一、专业知识结构 660
二、智能结构 660
三、性格气质结构 660
四、年龄结构 661
第四节 校长的权力责任 661
一、决策权 661
二、指挥权 661
三、人事权 662
四、财产权 662
第五节 国外校长任用办法 662
第一节 设置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的原则 663
一、精简效率原则 663
二、统一协调原则 664
三、回路反馈原则 665
第二节 教学管理系统 666
一、学校管理机构的结构形式 666
二、教学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层次 668
第三节 教务处 670
一、教务处的职能 670
二、教务处各科室工作职责 672
三、教务处长的岗位职责 674
四、教务处工作制度 675
第四节 系和教研室 676
一、系的性质及其领导体制 676
二、系一级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676
三、系主任(分管教学)的岗位职责 677
四、教学研究室的教学管理职能 678
第五节 教学信息组织系统 679
一、建立教学信息组织系统的意义 679
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680
三、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 681
第一节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设计依据 683
一、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类别 683
二、学校行政组织机构领导者的特点 684
三、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环境 684
第二节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基本模式 685
一、教育行政组织的基本结构 686
二、学校组织的基本结构 687
第三节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687
一、直线与职能 688
二、集权与分权 689
三、层级与跨度 691
四、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693
第四节 构建学习型学校行政组织机构 695
第一节 教学的基本任务与功能 701
一、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 701
二、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 702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概念和功能 705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705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707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功能 709
一、教学功能 709
二、发展功能 710
三、教育功能 711
第四节 当代中国教学模式 712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 713
二、自学辅导模式 715
三、兴趣教学模式 716
四、试误学习教学模式 723
第五节 课堂教学 728
一、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 728
二、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教师 732
三、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 738
第六节 校长与课程体系改革 741
一、现代化课程观 741
二、优化山学科课程体系 742
三、强化活动流程 743
四、开发环境课程 746
五、课程改革与教师 747
第七节 校长与教学指导 748
一、教学指导与监督 748
二、教学质量 749
三、教学方法 753
四、教学指导的策略 753
第一节 教学管理概述 756
一、教学管理的依据 756
二、教学管理的任务 758
三、教学管理原则 759
四、教学管理的内容 762
第二节 教学管理系统 765
一、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系统 765
二、强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原则 769
三、校长亲自参加教学实践 773
第三节 现代教学管理的多样化功能 775
一、现代教学管理的导向功能 775
二、现代教学管理的规范功能 776
三、现代教学管理的激励功能 777
四、现代教学管理的保障功能 777
第四节 课程管理:现代教学管理的核心 778
一、通过教学管理的改革,树立适应新课程的现代教学理念 779
二、通过教学管理的改革,构建适应新课程的教师素质结构 782
三、通过教学管理的改革,建设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 785
一、教学管理的概念系统 788
二、教学管理过程的实质与含义 792
三、教学管理过程的特点 795
四、教学管理过程的环节 798
第一节 教学资源管理的一般概述 806
一、教学资源的定义 806
二、教学资源管理的内容 807
三、加强教学资源管理的意义 807
第二节 实验室管理 808
一、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809
二、实验室建设 809
三、实验教学管理 811
四、实验室评估 812
第三节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管理 813
一、手段、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管理 813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管理的意义 814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815
第四节 教学图书情报资料的管理 815
一、图书情报资料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815
二、图书情报资料工作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816
第五节 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管理 819
一、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地位和作用 819
二、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819
三、生产实习的管理 821
第一节 教学环境管理概述 823
一、教学环境管理的概念 823
二、教学环境管理的意义 824
三、教学环境管理的原则 825
四、教学环境管理的重点 828
第二节 教室的管理 828
一、教室的面积 829
二、教室的自然采光 829
三、教室的通风采暖 830
四、教室的课桌椅 831
五、教室的环境布置 831
第三节 校风的管理 832
一、校风在学校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833
二、优良校风的培养 834
第四节 学校人际关系的管理 835
一、学校人际关系管理的意义 835
二、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条件 838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841
一、教学评价的涵义 841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842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843
四、教学评价的基本范围和标准 844
第二节 教师授课质量的评定 845
一、评定教师授课质量的意义 845
二、评价教师授课质量的指标体系 846
三、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类型 846
四、对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方法 847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48
一、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依据 848
二、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类型 849
三、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办法 850
四、考试命题的类型及编制要求 851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分方法 852
六、试卷评定后的质量分析 853
第四节 新课程评价的发展与改革 857
一、新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858
二、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 861
第五节 构建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870
一、教学质量控制与教学评价 870
二、教学质量控制的要素 871
三、全面质量管理在教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875
第一节 校长与课程标准 878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校长 879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和评价 884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决策 884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管理 889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 891
第四节 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职责 893
一、规划发展空间 894
二、探寻开发思路 896
三、培训“权力主体” 898
四、营造文化氛围 901
第一节 教育组织管理创新的意义 904
一、教育组织管理的定义 904
二、教育组织管理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 905
三、教育组织管理的创新是消除旧有教育管理弊端的有效手段 905
四、教育组织管理的创新有利于调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积极性 907
第二节 教育组织管理创新的内容 908
一、现代化 908
二、科学化 911
三、法制化 916
四、民主化 923
第一节 推行校务公开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931
一、实行政务公开是实行政务公开的组成部分 931
二、实行校务公开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931
三、实行政务公开是由学校发展决定的 932
第二节 校务公开的作用与意义 933
一、校务公开、院(所)务公开的组织机构 933
二、校务公开、院(所)务公开的积极作用 933
第三节 校务公开的特征 936
一、公开意识的重要性 937
二、公开体制的完善性 937
三、公开原则的确定性 937
四、公开步骤的渐进性 937
五、公开内容的针对性 938
六、公开范围的涵盖性 938
七、公开程序的规范性 938
八、公开形式的多样性 938
九、公开监督的严肃性 939
十、公开结果的实效性 939
第四节 搞好校务公开工作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939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939
二、围绕教育中心工作,注重实效 940
三、突出重点,从具体问题抓起 940
四、实事求是,把握好一个度 941
五、抓好典型,分类指导 941
第五节 深入实行校务公开制度 942
一、加强领导,注重实效 942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942
三、广泛宣传,形成共识 943
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943
五、抓好典型,分类指导 944
一、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和作用 946
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948
三、教(职)工代表大会与党组织的关系 953
四、教(职)工代表大会与行政领导的关系 958
五、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960
六、教(职)工代表的作用 962
第一节 教育投资的基本理论 965
一、教育投资的重要意义 965
二、教育投资的性质 965
三、教育投资的比例 966
第二节 解决教育经费困扰的对策 967
一、用辩证观点正确认识教育投资的性质和意义 967
二、从大环境上研究教育投资,切实抓好“两个生产” 968
三、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增加教育投资 968
四、整顿调整教育布局结构,严格控制编制 969
第三节 校长对教育经费的管理 970
一、从国情、省情、县情实际出发,正确看待教育投资 970
二、贯彻勤俭办校的原则,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 970
三、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增加“造血”功能,搞活经费 970
第一节 教师管理概述 973
一、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教师管理的出发点 973
二、教师管理的基本过程 974
三、教师管理的基本任务 975
第二节 教师的任用 976
一、教师任用制度 976
二、各国教师任用制度比较分析 977
三、我国的教师任用制度 981
第三节 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993
第四节 校本教师的培训 1000
一、校本教师培训的产生和发展 1000
二、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理念与条件 1003
第一节 学校师资管理的组织机构 1010
一、师资管理组织机构概述 1010
二、我国现行师资队伍管理组织机构 1011
第二节 学校师资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 1013
一、师资管理队伍结构的调整 1013
二、职能部门师资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1015
三、基层管理者(系、教研室主任)的素质要求 1019
四、师资管理者的培养与提高 1020
五、关于师资管理现代化建设 1023
第一节 注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 1027
一、学校教师正常成长的规律性 1027
二、营造教师队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1030
三、强化教师队伍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 1031
四、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导向机制 1032
第二节 优化学校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 1036
一、优化学校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必要性 1036
二、优化学校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内容和途径 1039
第三节 建立和健全发挥教师队伍作用的管理机制 1041
一、竞争机制 1042
二、激励机制 1044
三、约束机制 1047
第一节 教育法制建设概述 1050
一、法制和教育法制的概念 1050
二、教育法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1052
第二节 教育法制建设的运行机制 1054
一、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 1054
二、教育法制监督和教育法的普及 1059
第三节 知法守法是对教师队伍管理的基本要求 1063
一、知法守法的概念和意义 1063
二、教育工作者应做知法守法的模范 1064
第四节 教育法律责任 1065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分类 1065
二、教育工作中较常发生的教育法律责任问题 1066
第五节 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与依法执教 1068
一、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的概念 1068
二、教育工作者应做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模范 1069
第六节 教师队伍的法律保障与救济 1070
一、教师队伍的法律调整和保障 1070
二、教育法律救济 1070
第七节 “依法治教”方略在中国全面启动 1073
一、中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历程 1073
二、中国依法治教的原则和特征 1075
三、中国依法治教未来的发展方向 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