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综述 1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与内容 1
1.2 国外新农村运动的经验 3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8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9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建设 11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13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14
1.8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8
2 农村社会发展 25
2.1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25
2.2 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社会 29
2.3 解决农村“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33
2.4 降低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37
2.5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41
2.6 农村文化发展 45
2.7 农村教育与培训 49
2.8 农村社会保障 54
2.9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63
2.10 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 68
2.11 农村的扶贫 75
2.12 农村社会发展计划 81
3 农村劳动力转移 83
3.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原理 83
3.2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政策借鉴 86
3.3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和促进转移的条件 92
3.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特征 95
3.5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遇和挑战 98
3.6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105
3.7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09
3.8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111
3.9 流动人口政策及相关制度背景实例 115
4 农村发展中的城乡统筹 119
4.1 统筹城乡发展的概念 119
4.2 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性 120
4.3 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121
4.4 我国当前存在的城乡差异 127
4.5 我国城乡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 133
4.6 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重点、战略途径 138
4.7 实现城乡统筹的对策措施 142
4.8 当前城乡统筹主要政策 149
5 农村的经济发展 152
5.1 寻找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 152
5.2 国外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152
5.3 农业产业化 158
5.4 农村工业化 174
5.5 农业现代化 198
5.6 农业标准化与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209
5.7 农村土地的增值利用——农村耕地流转 221
5.8 农业科技进步 226
5.9 农业结构调整 239
6 农村城镇化发展 247
6.1 农村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247
6.2 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249
6.3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251
6.4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255
6.5 我国农村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259
6.6 我国农村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260
6.7 农村城镇化与相关领域的协调发展 268
6.8 新形势下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思考和模式选择 280
6.9 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对策、措施 394
7 农村生态及人居环境建设保护 304
7.1 城乡空间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304
7.2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313
7.3 农村人居环境和景观建设 315
7.4 农村城镇化对农村生态人居环境的生态效应 324
7.5 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338
7.6 当前我国农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348
7.7 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的对策措施 350
7.8 农村绿色生态产业和清洁生产 359
8 农村规划建设管理 370
8.1 农村土地的管理 370
8.2 村庄整治建设规划 380
8.3 中心村建设的理论和措施 384
8.4 村镇历史文化生态保护建设与村镇风貌规划 395
8.5 “城中村”的规划建设管理 407
8.6 中心村规划编制 433
8.7 村镇建设及管理 450
8.8 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管理 469
9 农村发展的制度创新 473
9.1 我国农村制度创新综述 473
9.2 我国农村制度改革的重点 479
9.3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487
9.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497
9.5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 504
9.6 促进农村发展的相关制度创新 513
参考文献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