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验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岳舜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112033241
  • 页数:67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常规水处理新工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水中的杂质 2

二、不同水源水中的杂质 3

三、给水处理方法的划分 4

四、我国给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发展 5

第二节 给水处理方法的分类 7

一、去除水中的悬浮杂质 7

二、改变水中溶解杂质的含量 7

三、降低水的温度 8

四、去除水中杂质的方法 8

五、水源水质标准 14

六、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17

第三节 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 24

一、混合和絮凝 25

二、沉淀 38

三、澄清 46

四、过滤 51

五、消毒 61

第四节 水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 71

一、几种新型絮凝剂 71

二、混合絮凝工艺的新发展 79

三、沉淀技术的革新 91

四、过滤工艺的新发展 100

五、消毒剂的发展趋势 107

六、特殊水质处理的成就和经验 109

第二章 给水水质生物膜法处理 115

第一节 水体中污染物的特性 115

一、水质的物理指标 115

二、水质的化学指标 119

第二节 生物水处理的微生物学基础 124

一、水中常见微生物的类型及其特点 125

二、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繁殖规律 126

第三节 生物水处理技术基础 138

一、概述 138

二、给水生物膜法处理工艺 139

三、给水生物膜法处理设备 146

四、国内生物膜法处理污染水源的研究设备评述 162

第四节 生物膜法净水工艺的生产管理 167

一、定时测定处理设备的进出水水质 167

二、定时检查生物膜的方法 167

第三章 水质深度处理工艺——活性炭、臭氧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170

第一节 给水处理工艺发展概况 170

第二节 活性炭吸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70

一、概述 170

二、活性炭的种类及制造 171

三、活性炭的吸附特性 172

四、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 176

五、活性炭的选择 178

六、活性炭水处理装置形式及其选择 185

七、活性炭再生方法 191

八、活性炭深度处理饮用水实例 192

第三节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94

一、概述 194

二、臭氧的物理化学性质 194

三、臭氧氧化有机物机理 198

四、臭氧的制造方法 200

五、臭氧发生器的分类与构造 205

六、臭氧化处理水工艺系统 208

七、臭氧加注方法 209

八、臭氧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209

第四节 臭氧生物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16

一、概述 216

二、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水的基本原理 216

三、生物活性炭滤池生物膜的形成 217

四、生物活性炭处理水的几种流程 219

第四章 水质检测总则 223

第一节 一般规则 223

一、名词、术语 223

二、试剂及浓度表示 224

三、纯水 224

四、玻璃仪器 225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27

一、水样的采集 227

二、水样的保存 228

第三节 水质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和数据处理 230

一、有效数字 230

二、分析数据的取舍 232

三、标准曲线的绘制 235

第四节 精密度和回收率的控制 237

一、精密度 237

二、准确度 237

三、测定精密度和回收率的控制 239

第五节 水质检测质量控制 247

第六节 检测仪器安装及技术性能要求 248

第七节 仪器开机前后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49

第八节 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处理办法 250

第五章 滴定分析 251

第一节 概述 251

一、基本概念 251

二、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251

三、滴定方式 252

四、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 252

五、滴定分析中的化学计算 253

第二节 酸碱滴定 258

一、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258

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74

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278

第三节 沉淀滴定 285

一、概述 285

二、银量法 286

三、佛尔哈德法 289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 290

一、概述 290

二、酸度对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95

三、滴定曲线 302

四、金属指示剂 305

五、配位滴定的方式与应用 309

第五节 氧化还原滴定 312

一、氧化还原平衡 313

二、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319

三、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327

四、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 328

第六章 浊度测定 340

第一节 概述 340

一、浊度的定义 340

二、浊度测定的意义 340

三、浊度标准与计量单位 343

第二节 浊度仪 347

一、目视浊度仪 347

二、光电浊度仪 347

三、各型浊度仪性能比较 350

第三节 浊度测定 352

一、光电浊度仪的启动 353

二、浊度测定 353

三、结果表示 353

第七章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分析 354

第一节 概述 354

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的特点 354

二、紫外吸收分析的特点 355

第二节 基本原理 355

一、光的选择吸收 355

二、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358

三、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360

四、光的吸收定律 364

五、定量分析 370

第三节 仪器及实验技术 372

一、仪器及其主要部件 372

二、实验条件 380

三、仪器技术 386

第四节 应用实例 388

一、水中铁的测定——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389

二、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392

第八章 荧光分析 395

第一节 概述 395

一、什么是荧光 395

二、荧光分析的优点、缺点及特点 395

第二节 分析原理 397

一、荧光产生的理论 397

二、荧光分析原理 397

第三节 仪器及实验技术 398

一、荧光计 398

二、操作技术 399

第四节 应用实例 400

一、应用范围 401

二、水中硒的测定 401

第九章 离子选择性电极 405

第一节 基本原理 405

第二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 407

一、固体膜电极 408

二、液膜电极 413

三、气敏电极 415

四、酶电极 416

第三节 电极性能 417

一、选择性及检测下限 417

二、准确性 419

三、响应时间 419

第四节 定量方法 420

一、工作曲线法 420

二、标准加入法 420

第五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实例 421

一、pH玻璃电极测定水的pH值 421

二、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氟含量 422

三、硝酸盐电极测定水中NO?含量 423

第十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 424

第一节 概述 424

一、原子吸收分析法的特点 425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不足 425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426

一、共振线和吸收线 426

二、火焰中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的分配 429

三、原子吸收测量方法 430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33

一、光源——空心阴极灯 434

二、原子化系统 438

三、分光系统 447

四、检测系统 449

第四节 定量分析方法 452

一、标准曲线法 452

二、标准加入法 453

三、浓度直读法 456

四、内标法 456

第五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干扰及其抑制 457

一、光谱干扰 457

二、分子吸收 458

三、电离干扰 458

四、化学干扰 459

五、物理干扰 460

第六节 分析方法和测定条件的选择 460

一、样品的预处理 460

二、分析方法的选定 463

三、灵敏度 464

四、相对检出极限 465

五、绝对检出极限 466

六、测定条件的选择 466

第七节 水分析实例 466

一、测定原理 467

二、操作步骤 467

三、结果与讨论 467

第十一章 原子荧光分析 469

第一节 概述 469

第二节 荧光产生的理论 469

第三节 荧光分析的原理 471

第四节 仪器装置 472

一、光源 473

二、原子化 474

三、分光与检测 474

第五节 干扰及检出限 475

一、干扰 475

二、检出限 475

第六节 水分析应用实例 477

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 480

第一节 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 480

一、按两相状态分类 481

二、按固定相的性质分类 481

三、按分离原理分类 482

四、按动力学分类 482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简介 483

一、气相色谱法的流程 483

二、气相色谱的特点 484

第三节 气相色谱仪 485

一、气路系统 485

二、进样系统 486

三、温度控制系统 487

四、色谱柱 488

五、检测器 498

六、放大器 500

七、信号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 500

第四节 气相色谱基本理论 501

一、塔板理论 502

二、速率理论 506

第五节 色谱法定性和定量 507

一、定性分析 508

二、定量分析 509

第六节 水中几种有机物的测定 511

一、水中氯仿、四氯化碳的测定 511

二、水中六六六、DDT测定 513

三、水中消毒副产物氯化乙酸等的测定 514

四、水中醛、酮检测 519

第七节 吹扫捕集(Purge-Trap)富集法 519

第十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 521

第一节 概述 521

一、概况 521

二、液相色谱法 521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522

四、液相色谱仪装置和流程 524

五、液相色谱结果 524

第二节 液相色谱理论 525

一、色谱分离与保留值 525

二、谱带扩散和色谱柱分离效率(柱数) 527

三、分离度的优化 530

第三节 色谱类型 531

第四节 梯度洗脱 532

第五节 液相色谱检测器 533

一、检测器的基本特性 533

二、紫外光和可见光分光光度检测器(UV光度计) 535

三、荧光检测器 536

第六节 定性分析 537

第七节 定量分析 539

第八节 高效液相色谱中的样品制备 542

一、样品制备的目的 542

二、样品制备的方法 542

三、用键合相柱固相萃取 543

第九节 高效液相色谱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544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多环芳烃 544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无机阴离子 550

第十四章 离子色谱 552

第一节 概述 552

第二节 离子色谱基本原理 553

一、柱色谱基本原理 553

二、离子交换剂和离子交换平衡 558

三、离子色谱的检测器 563

四、离子色谱装置 564

第三节 定性和定量分析 565

一、定性分析 565

二、定量分析 565

第四节 离子色谱的应用 565

一、分离和检测方式的选择 565

二、样品的前处理 567

三、分析样品时色谱条件的选择 567

四、水中阴离子的测定 569

第十五章 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分析法 572

第一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法概况 573

一、气相色谱部分 575

二、联接装置(联接口) 575

三、质谱仪 576

第二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性能指标 585

一、质量测量范围 585

二、分辨率 586

三、灵敏度 586

第三节 定性分析 587

一、未知物鉴定的必要条件 587

二、特征离子在定性中的重要性 587

三、色谱分离 588

第四节 定量分析 588

一、外标法 588

二、内标法 589

第五节 色谱-质谱法(MC) 590

第六节 质量碎片法(MF) 590

第七节 操作要点 590

第八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机的检测实例 596

一、醇类分析 596

二、含氯化合物的分析 597

三、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 598

四、工业排放废水中有机物的分析 598

第十六章 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测定 603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与核衰变 603

一、放射性核素 603

二、核衰变 604

第二节 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607

一、带电粒子(α和β射线)和物质的作用 607

二、γ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610

三、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610

第三节 放射性探测仪器 610

一、脉冲探测器 611

二、内烁计数器 617

三、低本底放射性测量仪器的选择 619

第四节 水中α,β放射性活度浓度的测量 622

一、水中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的测量 622

二、水中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的测量 624

第十七章 水中细菌检测 626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 626

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626

二、细菌的构造 628

三、细菌形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631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638

一、细菌的主要化学组成 638

二、细菌的营养 640

三、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642

第三节 细菌的培养 645

一、培养基的一般成分 645

二、培养基的分类 646

三、培养基的制备、分装和灭菌 648

四、培养基的接种技术 649

第四节 水细菌学检验 652

一、水的细菌学指标意义和标准 652

二、水的细菌学采样和检验 656

附录 663

参考文献 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