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概论 1
金属材料地位 1
金属凝固学的发展概论 3
金属凝固过程的研究对象 6
凝固过程基本问题 7
凝固过程研究方法 9
凝固学科的战略地位 11
凝固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3
凝固学科发展战略目标 15
1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17
1.1固体金属的加热、熔化 17
1.2液态金属的结构 19
液态金属的热物理性质 19
X射线结构分析 21
液态金属的结构 23
液态金属理论结构模型——刚球模型与 23
PY理论 23
1.3液态金属的性质 26
液态金属的黏滞性(黏度) 26
表面张力 29
2液态金属凝固热力学及动力学 36
纯金属的凝固 36
二元合金的凝固平衡 38
压力及界面曲率对凝固点的影响 42
形核过程 46
形核率 49
固-液界面的结构 51
晶体生长 55
3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 60
3.1溶质再分配与平衡分配系数 60
3.2非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 61
液相均匀混合时的溶质再分配 62
液相中只考虑扩散时的溶质再分配 63
液相部分混合时的溶质再分配 66
4单相合金凝 69
4.1单相合金平衡凝固 69
4.2稳态凝固 70
4.3液态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成分过冷” 72
“成分过冷”产生的条件 72
“成分过冷”的过冷度 75
4.4“成分过冷”对单相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 77
无“成分过冷”的平面生长 77
窄成分过冷区的胞状生长 79
较宽成分过冷区的柱状树枝晶生长宽成分过冷区的自由树枝晶生长 82
树枝晶的生长方向和枝晶间距 84
晶体形貌间的关系 86
5多相合金凝固 88
5.1共晶合金的凝固 88
概述 88
规则共晶凝固 91
非规则共晶凝固 96
5.2偏晶合金和包晶合金的凝固 105
偏晶合金的凝固 105
包晶合金的凝固 106
6金属熔体控制 109
6.1合金熔体的净化 109
非化学反应除气热力学 109
非化学反应除气动力学 111
有化学反应的除气热力学与动力学 114
合金熔体的净化方法 115
6.2合金熔体的变质处理 132
基本概念 132
铝硅合金中共晶硅的变质处理 133
变质剂的种类与效果 138
变质处理工艺 139
铸铁中石墨的球化 140
其他变质方法 151
7铸件凝固组织控制 158
7.1铸件凝固组织的形成 158
凝固条件与凝固方式 158
铸件的典型凝固组织与形成过程 159
等轴晶的形核 162
铸件典型凝固组织形态的控制 165
7.2等轴晶的晶粒细化 165
添加晶粒细化剂法 167
动力学细化法 173
熔炼及浇注过程的温度控制 175
7.3铸铁多相合金凝固过程控制 176
影响铸铁组织的因素及控制 176
化学成分的影响 182
冷却速度的影响 189
孕育处理的影响 194
振动的影响 216
7.4铝合金多相合金凝固过程控制 216
AI-Cu合金 217
AI-Si合金 219
AI-Cu-Si合金 222
振动能对铝及其合金凝固和组织的影响 224
压力对铝合金凝固过程、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26
7.5凝固收缩及凝固组织致密度的控制 233
凝固收缩率 233
缩松的形成与控制 236
强化补缩的方法——保温冒口与保温补贴 239
8凝固新技术 245
8.1定向凝固 245
定向凝固工艺 246
定向凝固技术的应用 248
8.2优质铸件凝固 253
8.3深过冷凝固 253
8.4超常凝固 256
微重力下的凝固 256
声悬浮技术 261
高压凝固 261
8.5快速凝固 262
快速凝固方法 263
快速凝固的特征 265
8.6半固态金属的特性及半固态铸造 266
半固态金属的特性 266
连续搅拌对半固态金属凝固的影响 268
半固态铸造 272
9连续铸造技术 276
9.1连铸技术的发展现状 277
连铸技术的发展史 278
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现状 281
9.2连铸的基本方法 282
立式连铸机 283
弧形连铸机 284
水平连铸机 284
9.3连铸过程凝固组织特点及质量控制 285
连铸过程凝固特点 285
连铸凝固组织、缺陷 287
9.4钢锭连铸工艺过程的控制环节 304
结晶器的结构设计 304
结晶器振动 305
连铸速率的控制 306
钢锭的弯曲与矫直 306
9.5连铸连轧新技术 306
钢锭的液芯轧制 306
薄板连铸连轧技术 310
其他薄板连铸连轧技术 314
我国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现状 317
9.6其他合金的连铸技术 330
铝合金的连续铸造 330
其他合金的连铸 340
9.7 O.C.C.连铸技术 343
O.C.C.连铸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344
O.C.C.连铸方法 346
O.C.C.连铸的凝固过程与质量控制 354
参考文献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