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研究 1
甘孜藏区社会形态的初步考察 3
甘孜县麻书乡如西村调查报告 50
试论汉民族的形成 91
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的几点认识 107
也谈族别问题 114
内蒙古草原所有制问题面面观 118
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154
先秦的民族结构、民族关系和民族思想——兼论楚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177
和亲通论 194
上古墓葬头向与民族关系 221
中国民族格局的成因和特点 241
羁縻与开拓 250
汉民族形成的反思 259
读书·考古·采风——南方民族史的史料学问题 262
虎踞之域 267
苗史刍议四则 277
古代中国版图成因试析 284
二、楚学研究 293
楚都辨 295
楚君姓氏辨 302
《“鬻熊为文王之师”解》辨误 305
凤斗龙虎图像考释 307
荆楚族源通议 315
读《评鬻熊为火师说》有感 325
春秋楚国庶人浅析 327
楚国社会性质管窥 332
大冶铜绿山古铜矿的国属——兼论上古产铜中心的变迁 351
论楚文化的渊源 362
从楚人尚钟看钟氏的由来 372
章华台遗址琐议 375
江陵——楚郢都与楚文化 383
楚墓与楚文化 390
熊绎所居丹阳考 396
从文化的机制和模式看楚国的西境 407
孰先孰后 疑是疑非——楚史札记四则 412
从考古资料看屈原在世时的楚国 418
郭店楚简的几点启示 423
楚学的现状和展望——答《社会科学动态》记者问 428
楚文化的发现和研究 432
淮汉之间——周代的一个文化交错地段 442
毛泽东与楚文化 448
豫西南与楚文化 464
楚文化及其与周文化的关系 469
不知晋,焉识楚?不知楚,焉识晋? 474
战国中期曾有佛教造像传入南楚 479
简答邵学海《献疑》 486
楚墓与秦墓的文化比较 489
战国楚史五题 501
屈原赋的民族学考察 516
屈原爱国思想试析 531
从历史背景看屈原和他的作品 540
屈原二论 547
端午·龙舟·角黍·屈原——文化事象异源合流之一例 553
浪漫主义焉能望屈原辞赋之项背 558
龙舟竞渡源流述略 560
问对式散体赋始创者辨析 563
楚辞与民族和睦 565
云中君为雷神说 568
楚艺术探源 572
巫、道、骚与艺术 581
楚俗杂考 597
楚俗与民族背景 605
三、长江文化研究 609
长江文化观导论 611
巴楚文化关系述要 613
楚与吴越文化异同辨 620
《长江文化研究》专栏发刊辞 626
江、河同是中华文明之源——与史式先生论“北方中心” 628
凤及其与龙的沉浮 631
黄河、长江与中华文明起源 643
我对巴楚文化的认识——在首届巴楚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649
两条中轴线的重合——长江文明的历史和现实 654
巴人起源地综考 661
三星堆出土文物琐议 672
对古蜀文明应观于远近 675
四、中外文化比较研究 679
地中海与“海中地”——就早期文明中心答客问 681
祝融与宙斯 689
料器与先秦的楚滇关系和中印交通 693
古希腊文化与楚文化比较研究论纲 701
在北纬30°线两侧——长江流域人类早期文明背景透视 710
东西方思维方式之比较 713
小玩艺与大世界——从屈原写到“陆离”说起 718
五、学术杂论 725
历史文化的多元复合与二元耦合 727
我与楚文化研究 745
丰碑和疑团——论黄河文化 750
先秦河洛文化族属述略 752
炎帝杂记 755
继往开来话炎黄 763
传统气脉与现代精神——炎帝神农故里随州应有的风采 769
炎帝散论 773
碎语零思论土家——土家学的回顾和展望 777
民本思想探源 781
说孝札记三则 784
魂兮归来——当代中国建筑门外谈 787
建筑与民族地域文化 791
含章继武 熔古铸今——读《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有感 796
六、著作序跋 799
《楚文化志》序 801
《楚学文库》编者献辞 804
《楚学文库》编后心曲 806
《楚美术图集》导言 808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前言 825
《巴风土韵》序 827
《土家族研究丛书》总序 829
《楚文化流变史》弁言 833
《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史前至东汉)》序 835
《巴楚文化源流》绪论 841
《楚风楚俗》序 846
附: 849
张正明先生事迹著述编年&蔡靖泉 刘保昌 849
张正明先生著作目录 877
编辑后记&蔡靖泉 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