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体和时制 2
时制 2
体和时制的区别 9
体和Aktionsart 12
西方语言学流派对体的研究 17
几种体系统介绍 20
Comrie的体系统 20
Vendler的体系统 21
Smith的体系统 24
Verkuyl的体系统 27
其他体系统 32
总结 34
现代汉语体研究概况 35
汉语体系统的建立 38
概述 38
建立体系统的理据 39
三分体系统假设 42
选择限制及默认关联 48
总结 55
前言 57
动词分类的必要性 58
以往的动词分类 62
分类的理据和标准 66
动词类型详解 69
状态动词 69
活动动词 80
结果动词 95
完成动词 101
总结 106
前言 107
基于句法的方法 109
Tenny的“体接口假设”理论 109
基于语义的方法 114
Krifka的“渐变受事”理论 114
Dowty的“渐进客体”理论 120
句法方法与语义方法比较 125
本书有界/无界的标准 126
可识别的变化程度 126
现代汉语的量词系统 132
可识别的变化程度的表现形式 139
总结 140
前言 141
述谓体 143
述谓体分类 144
述谓体的有界/无界 146
述谓体与动词类型 151
述谓体与语法体 153
述谓详解 157
状态述谓 157
过程述谓 159
事件述谓1 161
事件述谓2 165
事件述谓3 168
总结 169
前言 171
语法体与述谓体的关联 174
完整体 180
“了1”和“了2” 181
“了”的语法意义 183
“了1”的语法化 187
完整体的语义 191
非完整体 194
进行体 195
进行体的语义 197
进行体与述谓体 207
持续体 208
“着”的语法意义 208
“着”的语法化 209
持续体的语义 212
持续体与述谓体 215
总结 224
本书的研究成果 225
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将来的研究 228
参考文献 231
中英文述语对照表 250
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