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B.鲍桑葵著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9002452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这是一本历史类的书籍,讲述了一些人类在各个时代在生活中和精神领域对美的认识与追求的历史知识,以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包括:哲学、伦理学,还包括文学艺术、诗歌戏曲、历史建筑等。

第一章 我们的研究方法、美的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

一、美学史与美的艺术史 1

二、自然美和艺术美二者之间的联系 2

三、美的定义和其美学史之间的关系 4

第二章 一个富含诗意的世界的诞生,及其与思想界的首次接触 8

一、早期思想界对艺术的敌视态度 8

二、美的世界的诞生 8

三、思想界敌视艺术的原因 9

四、模仿说中蕴涵的启示不被人重视 10

五、在古代哲学中,“模仿”一词的广泛应用 11

六、把希腊艺术称作“模仿性”艺术的深层解析 11

(一)模仿性艺术的理想在于它的平易近人 11

(二)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抽象的理想性在希腊艺术中并不存在 12

七、开辟美学理论的前景 13

第三章 希腊人建构的美的理论的基本轮廓——三项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15

一、道德主义原则 17

(一)道德主义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17

(二)道德主义原则的美学价值 20

二、形而上学原则 21

(一)形而上学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22

(二)形而上学原则的美学价值 26

1.审美形象 26

2.形象不同于实有事物 27

三、审美原则 28

(一)希腊著述家的一般性理论 29

(二)特定的实际范例 31

1.色彩与乐音 31

2.基本的几何图形 32

3.简单的歌曲与音乐 33

4.伦理、逻辑的整体 33

5.小型艺术与造型 34

6.诗歌、戏剧 35

四、费希纳形式美与具体美之间的关系 36

第四章 在美的理论的探索中,希腊人向前迈进的足迹 38

一、三个对比 38

二、前苏格拉底学派 38

三、苏格拉底 39

(一)“看不见的事物能够模仿吗?” 39

(二)审美兴趣与实在兴趣 40

四、毕达哥拉斯派 41

(一)象征主义 41

(二)具体的分析 41

五、柏拉图 42

(一)象征主义 42

(二)审美兴趣 44

(三)具体的批判 48

六、亚里士多德 49

(一)象征主义 50

1.审美现象有选择 50

2.关于丑 51

3.诗歌中蕴涵的哲理韵味 52

4.音乐中蕴涵的象征主义 53

5.艺术对自然具有矫正作用 54

(二)审美兴趣 55

1.美、美德以及快感 55

2.有关教育上的兴趣 56

3.悲剧的作用 56

(三)具体的批判 60

1.历史与戏剧的要素 60

2.情节与性格的刻画 62

第五章 从亚历山大里亚时代和希腊罗马文化时代,到君士坦丁大帝时代 67

一、普通哲学和艺术 70

(一)哲学 70

(二)诗歌 74

1.全新的拉丁喜剧 74

2.田园诗 75

3.名诗选 75

4.罗马诗人 76

(三)造型艺术与建筑 79

二、美学观念 83

(一)斯多葛学派 84

(二)伊比鸠鲁学派 85

(三)亚里斯塔卡斯与佐伊勒斯 86

(四)后期的希腊罗马批评家 86

(五)普罗提诺 92

1.象征主义 94

2.审美兴趣 95

3.具体的批判 96

第六章 审美意识在中世纪延续的一些痕迹 99

一、把文艺复兴上溯到公元纪年的倾向 99

(一)前拉斐尔派的绘画 100

(二)13世纪的法国文学 100

(三)阿贝拉 101

(四)对第6世纪的建筑和装饰的追溯 102

(五)最初几个世纪的基督教艺术和歌曲 104

(六)一个严酷的中间阶段是必要的 106

二、普罗提诺之后的美学在学术方面的连贯性 107

(一)从流出说到进化论 108

(二)二元论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108

(三)奥古斯丁的“宇宙美”学说 109

(四)对异教的镇压和严峻气氛的不断增强 110

(五)破坏偶像运动的意义 111

(六)司各脱·伊里杰纳的理论 113

(七)世界的末日将在公元1000年到来 116

(八)圣弗兰西斯作品中的近代意识 116

(九)圣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理论 118

第七章 但丁与莎士比亚在某些形式特征方面的异同 121

一、主题的范围 121

二、两位诗人对艺术形式的选择 122

三、两位诗人所追求的意蕴的类型 124

四、后期文艺复兴的确切地位 128

第八章 近代美学哲学的问题 131

一、准备阶段 131

二、美学长时间的中断 131

三、这一问题的酝酿,从笛卡儿到鲍姆嘉通 134

(一)两种倾向:“普遍性”与“个性” 134

(二)与古代哲学的差异 135

(三)两者之间的差异 136

(四)与中古时期的二元论的关系 137

(五)康德之前的美学哲学观念 138

1.莱布尼茨 139

2.夏夫兹伯里 140

3.休谟 140

4.进步的性质 142

5.鲍姆嘉通 143

第九章 近代美学哲学的材料主题的范围 148

一、古典文献学 148

(一)约瑟夫·斯卡利杰 148

(二)沃尔夫 149

二、考古学 150

(一)意大利境内的早期发现 150

(二)早期的希腊游记 151

(三)希尔姑兰城与庞贝城 151

(四)希腊本部 152

三、艺术批评 154

(一)高乃依 154

(二)丰特奈尔和伏尔泰 157

(三)英国作家 158

1.伯克与凯姆斯勋爵 158

2.荷加斯 161

3.雷诺兹 162

4.莱辛之前的德国人 163

5.莱辛 167

6.温克尔曼 184

7.批评家不曾利用过的资料 194

8.过渡时期的征兆 194

第十章 康德——将问题归为一个焦点 196

一、康德与美学问题、研究资料的关系 196

二、康德体系中美学问题所处的地位 197

三、美学问题的答案为什么是审美判断 201

(一)给审美意识划分的界限 203

(二)从积极方面看审美意识的实质 204

(三)鉴赏判断具有的“主观性” 204

四、康德美学理论中抽象和具体的矛盾 205

五、美感的范围和更细致的划分 211

(一)关于崇高的学说 211

(二)对艺术的分类 214

六、结束语 217

第十一章 具体综合的开始几步——席勒、歌德 220

一、席勒的理论 220

(一)美具有的客观性 221

1.审美形象 224

2.游戏冲动说 226

(二)“古代的东西”与“近代的东西”的抵牾 227

(三)施莱格尔眼中的席勒 230

(四)席勒眼中的施莱格尔 231

二、歌德的理论 233

(一)哥特式建筑 234

1.对文艺复兴传统持有的态度 235

2.“哥特式”包含的贬义 236

3.“突现特征的”艺术 237

(二)希尔特、迈约的定义 239

(三)歌德对艺术中优美的理解 240

(四)结束语 242

第十二章 客观唯心论——谢林与黑格尔 243

一、谢林 243

(一)艺术与美的客观性 244

(二)对“古代的东西和近代的东西”的历史处理 247

(三)各种艺术 250

二、黑格尔 255

(一)黑格尔——美学中的辩证法 255

(二)美的概念 256

1.自然美 257

2.艺术美:理想 259

(三)四个主要概念的意义 268

1.丑 269

2.崇高 270

3.悲剧 271

4.喜剧 272

(四)结束语 273

第十三章 德国的“精密”美学——从叔本华到施图姆普夫 274

一、精密美学的需求 274

二、叔本华 274

(一)叔本华堪称后康德派 275

(二)叔本华对于美及其变异的论述 276

(三)对叔本华的批评 277

三、赫尔巴特 278

(一)他的形式主义及影响 278

(二)他对审美关系的划分 279

(三)艺术分类 280

(四)批评与评价 281

四、齐美尔曼 282

(一)形式美学的鲜明性质 282

(二)“集合体”的含义 284

(三)基本而简单的形式 284

(四)这一理论的心理学意义及其价值 286

五、费希纳 287

(一)对前人论述的批评 287

(二)用矩形等所做的实验 288

(三)审美法则 289

六、施图姆普夫的研究领域 292

七、结束语 292

(一)如何评价形式美学 292

(二)形式美学的历史教训 293

(三)精密美学被包括在唯心论之中 294

第十四章 客观唯心主义方法的完成 296

一、后期客观唯心主义的类型 296

二、向后期客观主义的过渡 297

(一)索尔格 297

(二)关于韦塞和费舍尔 299

(三)罗森克兰兹 301

1.丑本身 301

2.艺术中的丑 302

3.对立的形式 305

三、后期客观唯心主义 307

(一)卡里尔 308

1.丑 308

2.艺术的分类 309

3.对文艺复兴的态度 309

(二)夏斯勒 311

1.《美学批评史》中蕴涵的概念 311

2.丑、美的变异 312

3.划分艺术的类型 314

(三)哈特曼 318

1.美学史的作用 318

2.程度各异的美与丑 321

3.对各门艺术的分类 326

第十五章 在理论上内容与表现重新融会的起点 330

一、近代英国美学在哲学方面的条件 330

二、时代的普遍影响 331

(一)古代文物 331

(二)科学 331

(三)富有浪漫色彩的自然主义 332

(四)民主精神 333

三、内容、表现的综合 334

(一)特征 334

(二)工匠的生命 337

(三)“小型艺术”的内容与表现 339

(四)深刻的想象、美的界限 342

(五)依据材料为诗歌分类 343

四、结束语 345

(一)现在对美学学科提出的要求 346

(二)艺术的前景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