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民主制度的设计:可行性和理想性 1
第一章 休谟的“无赖假设”:民主制度必须建立在“人性恶”假设的基础上吗? 3
一、无赖内涵之界定 5
二、“无赖假设”的证明 7
三、“无赖假设”和制度设计 12
四、无赖、诚实和中间状态 14
五、民主制度和权利道德 18
六、结语 21
第二章 施密特的例外理论:例外问题对程序民主构成了挑战吗? 23
一、施密特的例外理论简介 26
二、施密特“例外”概念的问题所在 28
三、自由主义者视野中的“例外” 32
四、法律上的悖论 35
五、决策优先还是规则优先 37
六、结语 38
第三章 直接民主理论:直接民主可行乎? 43
一、新社会运动对代议制民主和自由主义的批评 44
二、直接民主理论简述 47
三、直接民主的形式 49
四、全民公决 51
五、直接民主理念和中国乡村民主 53
第四章 欣得斯对民主概念的批评:民主是乌托邦假设吗? 56
一、西方民主理论的新问题 57
二、公民的自治共同体概念 59
三、不可解的多重矛盾关系 60
四、作为政治行为者的组织 61
五、对自治共同体控制的限制 63
六、对自由主义的批评 64
七、民主理论的困境 65
八、悲观的绝望 66
九、结论 67
第二部分 民主的基础问题:公正和理性 71
第五章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观:民主为何建立在平等的自由之上? 73
一、自由的定义:超越积极和消极自由之分 75
二、平等的自由 78
三、如何处理不平等的自由 81
四、自由的优先性 83
五、自由和法治 85
六、自由和义务 86
七、自由主义的民主模式与中国乡村选举 88
八、结论 90
第六章 罗尔斯的契约方法论:为什么中国人很难接受和消化罗尔斯的规范方法? 92
一、社会契约 94
二、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 96
三、在无知之幕下选择两个正义原则 98
四、反思的平衡 105
五、对罗尔斯方法的应用和批评 106
六、为什么中国人很难接受和消化罗尔斯的规范方法 109
第七章 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论:多元的民主社会是如何统一的? 112
一、理性方向的解答 113
二、自我利益并非是社会统一的基础 116
三、罗尔斯的民主的社会统一观 118
四、自由主义政治正义观:作为公平的正义 119
五、重叠共识 121
六、诘难和反驳 123
七、自由主义的中庸原则 126
八、几点批评 127
第八章 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理论:沟通理性可行乎? 132
一、哲学基本范式的转变 133
二、工具理性和沟通理性 136
三、有效性申述 139
四、对话理论 140
五、沟通理性的实践性和生活世界 143
六、沟通理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44
七、哈贝马斯和梁漱溟 148
八、几点批评 151
第九章 沃尔泽多元正义理论:只有一种分配正义吗? 155
一、多元正义理论 157
二、简单平等与复杂平等 160
三、正义战争 163
四、正义理论的社会批评功能 164
第三部分 超越民族—国家的民主理论 167
第十章 三种全球正义观:全球正义是否潜含了地方正义? 169
一、互利式的国际正义 171
二、普遍人权式的国际正义 172
三、全球性的分配正义 175
四、地方正义对全球正义的批评 179
五、结语 184
第十一章 全球民主理论:国际民主可否解决国家认同问题? 188
一、世界民主:超民族—国家的民主 189
二、世界民主和认同问题 193
三、世界民主,欧盟和认同问题 195
四、结语 200
第十二章 金里卡的少数民族权利理论:儒学是否应该接受“不同化”的理论? 202
一、金里卡关于少数民族权利的理论 204
二、对金里卡的批评 208
三、儒家的夏—夷学说 210
四、土司制度 211
五、儒家的同化思想 212
六、从儒家责任中承认少数民族的权利 213
七、儒家的社群主义 215
八、儒家的转变 217
九、结语 219
第十三章 文化平等理论:文化平等可行吗? 221
一、引言 221
二、文化平等的种种内涵 223
三、支持文化平等的论据 227
四、反对文化平等的论据 231
五、实现文化平等的策略 235
六、恐怖主义的文化来源 238
七、结语 240
第四部分 民主理论的出路:协商民主 241
第十四章 协商民主理论和方法 243
一、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特征 243
二、协商民主的领域 247
三、协商民主的方法 248
四、协商民主理论:出路和问题 256
五、结论 258
主要英文参考书目 261
主要中文参考书目 269
后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