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的提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 5
三、“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7
四、“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的创新之处 13
五、“网络虚实二重性理论”的主要意义 15
第二章 基本概念辨析 20
一、“网络”概念辨析 20
(一)“网络”概念的词源学考察 20
(二)“网络”概念的三个层次 24
(三)互联网的基本特点 29
二、“现实”概念辨析 37
(一)纷争不已的“现实”概念 37
(二)“现实”概念的六个层次 39
(三)“现实”与“现实性”、“真实”及其他概念 42
三、“虚拟”概念辨析 45
(一)“虚拟”概念的词源学考察 45
(二)“虚拟”概念的三个层次 48
(三)虚拟的形式及分类 54
(四)虚拟是人性的重要方面 56
第三章 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61
一、“网络空间”概念的四种含义 61
(一)“cyberspace”源于《神经浪游者》还是《控制论》 62
(二)威廉*吉布森的科幻空间 65
(三)迈克尔*海姆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空间 66
(四)现有技术条件下的互联网空间 70
(五)互联网空间内部的网络社会 74
二、网络空间的存在定位 79
(一)物质一元论能够解释网络空间吗 80
(二)笛卡儿的心灵物体二元论能够解释网络空间吗 81
(三)各种“三个世界”理论能够解释网络世界吗 82
(四)用“存在的四种基本样态”理论解释网络空间 87
三、从主体、客体和三重维度看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89
(一)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89
(二)从网络世界的主体看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90
(三)从网络世界的客体看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93
(四)从网络世界的三重维度看网络世界的虚实二重性 94
第四章 虚实关系的主要内容 109
一、几点说明 109
(一)虚实关系特指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的关系 109
(二)对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的说明 110
(三)网络环境下的虚实关系具有不同的层面 111
二、虚实关系的四个基本方面 112
(一)虚拟与现实的差异性 117
(二)虚拟与现实的同一性 120
(三)虚拟与现实的对立性 125
(四)虚拟与现实的统一性 134
三、网络是现实的延伸 144
(一)作为工具的网络与作为环境的网络 145
(二)“网络是现实的人的延伸” 146
(三)“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 150
四、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两种组合序列 154
(一)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力量组合序列 154
(二)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价值组合序列 156
五、虚实关系的基本分类 158
(一)强性关系与弱性关系 158
(二)良性关系与恶性关系 160
第五章 “网络乌托邦”论调批判 163
一、“网络恶托邦”论调与“网络乌托邦”论调 163
(一)“网络恶托邦”论调的主要内容 167
(二)“网络乌托邦”论调的主要内容 176
(三)“网络恶托邦”和“网络乌托邦”论调的通病 190
二、“网络乌托邦”诸特征的有限性 194
(一)“网络乌托邦”独立性的有限性 195
(二)“网络乌托邦”平等性的有限性 198
(三)“网络乌托邦”自由性的有限性 211
(四)“网络乌托邦”幸福性的有限性 221
(五)“网络乌托邦”自治性的有限性 230
(六)“网络乌托邦”大同性的有限性 234
三、“网络乌托邦”论调破灭的根本原因 238
(一)网络的出现并不能改变人的自利性 238
(二)网络的出现并不能改变国家之间关系的冲突性 239
(三)网络的出现并不能消除“属人资源”的稀缺性 239
(四)网络的出现并不能消除人的“行为外部性” 240
(五)网络的出现并不能改变乌托邦“不在场”的本性 240
(六)“网络乌托邦”论调破灭的实质 241
第六章 从虚实冲突到虚实和谐 244
一、虚实之间的差异性是虚实和谐的前提所在 245
二、虚实之间的同一性是虚实和谐的基础所在 248
三、虚实之间的对立性是虚实和谐的必要性所在 250
(一)必须防止网络世界成为一种“网络利维坦” 250
(二)必须防止现实世界成为一种“现实利维坦” 254
(三)必须尽量避免虚实冲突产生的危害性 255
四、虚实之间的统一性是虚实和谐的可能性所在 256
五、网络的可选择性是虚实和谐的客观要素 258
(一)网络是一种“冷媒介” 258
(二)网络是一种“不一定”的技术 259
(三)网络是一种“后现代”的技术 262
六、人类的选择和努力是虚实和谐的主体要素 264
(一)对虚实关系具体状态的选择 265
(二)对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选择 265
参考文献 274
后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