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兴替史事论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景芳,赵洪刚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06053252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的论文集,主要是明朝政治制度、思想史;明清之际军事、政治史和有关清朝东北地方史等一些内容。不少文字已经发表在一些学术刊物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自序 1

假皇帝与代管家——朱元璋废相后明代阁权之争与批判 1

一 废相与专制皇权的极端发展 1

二 太监擅权是皇权之另类表现 5

三 首辅辅政权力的非法制化 8

四 皇权对权臣防范与整治 12

五 “民贵君轻”理想的彻底破产 16

致君尧舜与强权政治——论明代士大夫与专制皇权的冲突 22

一 儒家民本与皇权专制发展的矛盾 22

二 “致君尧舜”理想变幻想 24

三 信念的坚守与抗争 27

四 重新祭起的“天人感应” 31

五 儒家理想的最后幻灭 33

理论的崩溃与理想的幻灭——明代中后期的仕风与士风 39

一 “空谈误国”说的着眼点 39

二 科举改革本意与儒学功利化 40

三 士风败坏与心学之推演 45

四 黑暗政治与恶化的仕风 48

五 仕风与士风的交相激荡 52

六 无奈中的批判与希望 55

明人士、商互识论 58

一 此消彼长的士商地位 58

二 窃喜的富有与无奈的卑贱 60

三 虚荣的功名与财富的艳羡 64

四 “平等”依然是梦想 69

明代仕途蹭蹬下的文人心态——“洪朝选案”的时代思考 71

一 洪朝选案与张居正 71

二 洪朝选其人其事 74

三 浊流勇退下归隐与恬淡 78

四 对政情的透视与忧思 83

五 余论 89

论“己巳之变”与明清兴替 91

一 以攻为守的战略转变 91

二 解决矛盾寻求出路 94

三 “己巳之变”始末 96

四 事变对明朝的致命打击 97

五 事变对后金的影响 100

明末皇太极北掳中原人口考实 102

一 问题的提出 102

二 抢掠数字考实 104

明末烟草传入东北史事刍议 114

一 烟草到东北的传入路线 114

二 烟草与东北社会日常生活 116

三 早期的禁烟及其失败 118

四 禁烟与后金的社会问题 121

天花与清初史事评议 124

努尔哈赤政治思想及时代特征 136

一 王权思想与社会整合 136

二 联合、平权与保守思想的形成 142

三 进退两难的艰难选择 148

四 经验主义与老人政治 151

英雄与时代——后金政体演变论 157

一 由“旗制”到“八旗制度” 157

二 “八旗”权力与国家政权的矛盾 160

三 “共治国政”与倒退的选择 165

八旗汉军的名称及含义沿革考释 171

“三王”、续顺公及所部“隶旗”考辨 180

八旗汉军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 191

一 八旗汉军的初建 191

二 汉军建立是集权化的措施 194

三 汉军建立与治汉攻明策的改变 198

四 “内治”与扩张的准备 199

五 汉军与清政权的建设 200

清初八旗汉军的地位和作用——兼论清初政权的性质 203

一 “以汉攻汉”的核心力量 203

二 “以汉治汉”的特殊作用 207

三 汉军的地位与清初政权性质 211

清代八旗汉军的瓦解及其社会影响 218

一 汉军经济与文化的逆向适应 218

二 汉军的身份与文化回归 222

三 驻防汉军的快速汉化 226

四 “汉军出旗”与清廷的歧视及减负 230

清初抑制西学探论 242

一 明末清初西学之命运 242

二 西学的工具化与中国化 245

三 清初西学宫廷化之原因 248

四 对西人西教的抑制与防范 251

康熙帝与外籍教师团 255

一 康熙帝对西学勤奋好学 255

二 康熙帝身边的西人教师 257

三 康熙帝身边西士之作为 262

四 康熙帝学习西学的目的 268

杨光先与清初“历案”的再评价 271

一 杨光先反西学西士的本质 271

二 “历案”与杨光先防范意识 275

三 西方殖民主义现实威胁 280

四 西方干涉中国内政的先声 285

五 杨光先人品及其他 289

六 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情感批判 293

郝浴父子与奉天铁岭银冈书院 297

一 郝浴以直蒙冤发遣 297

二 银州遣戍生涯 297

三 银冈书院与郝浴父子 304

康熙中期东北治策的转变 308

一 难以兼顾的家乡 308

二 根据地与“根本之地” 309

三 局部封禁与全面封禁 312

四 满洲本习封禁深意 316

清代东北地区教育实施的特点和经验教训 318

一 东北封禁与特殊教育环境的保持 318

二 “国语骑射”教育的强行维持 320

三 满汉有别的教育实施 323

四 强调吉、黑两地防范的最后意义 324

五 东北教育的缓慢发展 326

论清代奉天与内地间粮食海运贸易 329

一 奉粮内运的起始与限制 329

二 奉粮内运性质与规模 332

三 封禁的突破与东北开发 336

四 奉粮内运的广泛影响 340

清代满族民俗政治化论析 344

一 满族民俗与早期政治化倾向 345

二 清代统治民俗政治化之表现 351

三 满族统治者的反汉化措施 358

四 有关民俗政治化之余论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