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地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项梦冰,曹晖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3416815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文艺理论著作。从文学论、外国文学、社会文化、教学研究和阅读鉴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学术探讨。

第一章 绪论 1

1.1 什么是方言和方言学 1

1.2 方言地理学的兴起 2

1.3 汉语方言学的产生及其学术传统 4

1.4 方言地理学和方言地图的介绍、探索 10

1.4.1 外文著作的引进、翻译和评论 10

1.4.2 方言地理学和汉语方言地理学的介绍、探索 14

1.4.3 方言地图的介绍和探索 18

1.5 汉语方言地理学的实践 21

第二章 方言地图 39

2.1 方言地图的形式 39

2.2 方言地图的布点 44

2.3 方言地图的绘制 48

第三章 语言特征的地理分布类型及同言线理论 53

3.1 语言特征的地理分布类型 53

3.1.1 语言特征的地理分布类型 53

3.1.2 非连续分布的常见成因 54

3.1.3 Matteo Bàrtoli的“区域模式”假设 58

3.2 同言线理论 61

3.2.1 什么是同言线 61

3.2.2 同言线的两种画法 62

3.2.3 同言线作用于方言分布区域的方式 62

3.2.4 同言线和语言特征分布的关系 63

3.2.5 同言线的类型 65

3.2.6 同言线之间的空间关系 66

3.2.7 同言线束 66

3.2.8 同言线或同言线束的等级 69

3.2.9 同言线的地理和文化关联 73

3.3 创新与存古 78

3.3.1 区分创新与存古以及共同创新和平行创新是保证同言线能正确区分方言类别的基本前提 78

3.3.2 创新特征与存古特征在方言分类中的效能 100

3.4 方言分类的模型 101

第四章 汉语方言分区图 102

4.1 最早的汉语方言分区图 102

4.2 《申报地图》中的语言区域图 106

4.3 高教教材中的汉语方言区示意图 108

4.4 百科全书及学术著作中的汉语方言分区图 111

4.5 《中国语言地图集》里的汉语方言地图 111

4.6 官话分区图 113

4.7 台湾省的语言方言地图 114

第五章 专题研究 116

5.1 汉语方言的宏观分区 116

5.1.1 南北对立及官话的定义 116

5.1.2 晋语的地位 120

5.1.3 南方方言的分区 121

5.1.4 客赣方言的分合 125

5.1.5 徽州方言的归属 139

5.1.6 平话的归属 141

5.1.7 汉语方言分区的一般原则 144

5.2 汉语方言的微观分区 159

5.2.1 粤语的第一层下位划分 159

5.2.2 客家话中心区的第一层下位划分 160

5.2.3 客家话惠州片问题 160

5.3 从古微母字今读看粤语对客家话的影响 175

5.4 闽西客话“寅”字的读音 183

本书的语料出处 190

参考文献 191

后记 201

方言地图目录 207

图1-01 扬雄《方言》地名并引次数图 207

图1-02 六朝诗文用韵中所考见的鱼虞两韵方音分合趋势图 208

图1-03 “入声-k,-t,-p分布现状图”示意 209

图1-04 湖北方言分区图 210

图1-05 湖北方言地图第九图 211

图1-06 关中方言地图第九图 212

图1-07 关中方言综合地图 213

图1-08 湖南方言地图第三十三图 214

图1-09 大同方言地图:构成“弘州线”的同言线 215

图1-10 大同方言地图:啄木鸟 216

图1-11 宣化方言地图(蝴蝶) 217

图1-12 宣化方言地图(蝴蝶) 218

图1-13 澎湖方言地图 219

图1-14 苏州方言地图(“雷”与“来”的韵母是否相同) 220

图1-15 用GWBASIC程序绘制的陕北方言地图 221

图1-16 昌黎方言地图综合图 222

图1-17 北京官话分布图 223

图1-18 北京市及附近地区“爱安藕恶”四字的声母 224

图1-19 浦城县内南北两片方言同语线图 225

图1-20 吴语未然体反复问句句型地理分布图 226

图1-21 “锅”各种说法的分布 227

图1-22 母鸡:性别成分的位置 228

图2-01 全国45处汉语方言的归类 229

图2-02 全国45处汉语方言“下雨”的说法 230

图2-03 全国45处汉语方言分不分尖团的情况 231

图2-04 同言线示例图 232

图2-05 官话方言分区图 233

图2-06 点状分布和同言线的结合 234

图2-07 点状分布、同言线和方言区面状分布的结合 235

图2-08 汉语方言古微母字今读双唇音的计量分布 236

图2-09 汉语方言古微母字今读双唇音的计量分布 237

图2-10 汉语方言古微母字存古的高程模拟图 238

图2-11 苏南和上海吴语方音间距地图 239

图2-12 方言间距分区示意图 240

图2-13 湖南东北部地点方言接近率图 241

图2-14 以百分比计算的语言距离 242

图2-15 表示方言亲疏关系的聚类树图 243

图2-16 全国44处汉语方言“五”字的读音(A图) 244

图2-17 全国44处汉语方言“五”字的读音(B图) 245

图2-18 全国44处汉语方言“五”字的读音(C图) 246

图2-19 全国44处汉语方言“五”字的读音(D图) 247

图2-20 粤语和平话“五”字的读音类型 248

图2-21 32开幅面的全国布点效果(a) 249

图2-22 32开幅面的全国布点效果(b) 250

图2-23 32开幅面的湖北省布点效果 251

图2-24 汉语方言调查用基础地图 252

图2-25 连城县地理区域划分图 253

图2-26 连城政区与方言 254

图2-27 连城地势与方言 255

图2-28 苗栗卓兰镇“猪血”的叫法 256

图2-29 平度方言地图 257

图2-30 连城县方言分区 258

图2-31 闽西客家话“猪”字的声母 259

图2-32 浦城县内方言字音比较例图 260

图2-33 用WINDOWS的画图工具加工后的图2-32 261

图3-01 语言特征的分布类型 262

图3-02 语言特征的分布类型 262

图3-03 众星拱月式的分布 263

图3-04 放、网两字带i介音的分布 264

图3-05 客家话、粤语、闽语nl不分的分布 265

图3-06 客家话古来母字今读t的渐变符号分类图 266

图3-07 江西方言来母细音字读法的分布 267

图3-08 侧翼区域模式示意图 268

图3-09 同言线的两种画法 269

图3-10 同言线作用于域的两种方式 270

图3-11 同言线和语言特征分布的关系 271

图3-12 同言线的基本空间关系 271

图3-13 不同空间关系的组合 272

图3-14 重合的同言线画成平行线的实际例子 273

图3-15 横贯法国的同言线束 274

图3-16 纵贯英格兰南部的同言线束 275

图3-17 以非敷奉母保留重唇读法绘制的规律同言线 276

图3-18 “斧”字同言线(辖例同言线) 277

图3-19 “妇”字同言线(辖例同言线) 278

图3-20 “粪”字同言线(辖例同言线) 279

图3-21 规律同言线和辖例同言线的综合 280

图3-22 著名的莱茵扇 281

图3-23 贵州省方言分片和历史政区关系图 282

图3-24 贵州省汉语方言分区图(1998) 283

图3-25 上海、苏南吴语四种语音特征分界线 284

图3-26 “茶”字声母读音特征图 285

图3-27 赣语次清化浊分布示意图 285

图4-01 中国语言区域分划图 286

图4-02 《申报地图》之语言区域图(1933) 287

图4-03 语言区域图(1933)之东南部分 288

图4-04 《申报地图》之语言区域图(1948) 289

图4-05 汉语方言区示意图A种 290

图4-06 汉语方言区示意图B种 291

图4-07 汉语方言区示意图B种 292

图4-08 用蜡版油印的汉语方言分布区域示意图之一 293

图4-09 用蜡版油印的汉语方言分布区域示意图之二 294

图4-10 抽象的汉语方言分布区域示意图 295

图4-11 汉语方言区示意图(百科全书版) 296

图4-12 汉语主要方言的分布区域 297

图4-13 汉语方言区域图(Chinese dialect areas) 298

图4-14 《中国语言地图集》B1示意图 299

图4-15 《中国语言地图集》B2示意图 300

图4-16 《中国语言地图集》B3示意图 301

图4-17 《中国语言地图集》B4示意图 302

图4-18 《中国语言地图集》B5示意图 303

图4-19 《中国语言地图集》B6示意图 304

图4-20 《中国语言地图集》B7示意图 305

图4-21 《中国语言地图集》B9示意图 306

图4-22 《中国语言地图集》B10示意图之一 307

图4-23 《中国语言地图集》B10示意图之二 308

图4-24 《中国语言地图集》B11示意图 309

图4-25 《中国语言地图集》B12示意图 310

图4-26 《中国语言地图集》B13示意图之一 311

图4-27 《中国语言地图集》B13示意图二 312

图4-28 《中国语言地图集》B14示意图之一 313

图4-29 《中国语言地图集》B14示意图之二 314

图4-30 《中国语言地图集》B14示意图之三 315

图4-31 《中国语言地图集》B14示意图之四 316

图4-32 《中国语言地图集》B14示意图之五 317

图4-33 《中国语言地图集》B15示意图 318

图4-34 汉语官话方言分布简图 319

图4-35 普通话基础方言分区示意图(1996) 320

图4-36 汉语北方方言分区图(刘勋宁1998) 321

图4-37 台湾语言分布图(1907) 322

图4-38 台湾居民语言分布图(1972) 323

图4-39 台湾各县市闽南话、客家话分布图 324

图4-40 台湾语言方言分区图(洪惟仁2002) 325

图4-41 台湾语言方言分区图(洪惟仁2004) 326

图5-01 古微母字的今读所体现的南北对立 327

图5-02 东南方言古微母字今读重唇的百分比 328

图5-03 古日母字的今读所体现的南北对立 329

图5-04 “五”字所体现的南北对立 330

图5-05 有入声的官话方言 331

图5-06 山西方言古微母字的今读表现 332

图5-07 山西方言古日母字的今读表现 333

图5-08 山西方言“五”字的读音表现 334

图5-09 区分南北的古微母字今读同言线 335

图5-10 汉语方言的分组 336

图5-11 “桌”读t-,d-同言线 337

图5-12 “大”不送气、“头”送气同言线 338

图5-13 “齿”读kh-h-x-同言线 339

图5-14 闽语中心区示意图 340

图5-15 客家话中心区示意图 341

图5-16 塞音、塞擦音三分同言线 342

图5-17 “打”读德冷切同言线 343

图5-18 吴语中心区示意图 344

图5-19 以80%为标准画的古微母字同言线 345

图5-20 以11%为标准画的古非敷奉母字同言线 346

图5-21 “头弟大毒”声母同言线 347

图5-22 客赣方言古全浊上字今读阴平的计量分布 348

图5-23 客赣方言古次浊上字今读阴平的计量分布 349

图5-24 客家话次浊上归阴平不明显的方言 350

图5-25 具有阳上调的赣语 351

图5-26 阳上调在吴语、徽语中的分布 352

图5-27 平话、粤语古微母字的存古表现 353

图5-28 平话、粤语古浊上字的今读表现 354

图5-29 平话、粤语古非敷奉母字的创新表现 355

图5-30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平话、西南官话的分布 356

图5-31 忽略负同言线原则模型图 357

图5-32 粤语古日母字的今读计量分布 358

图5-33 弱势方言的逾越扩展原则模型图 359

图5-34 客家话中心区的下位划分 360

图5-35 客家话古微母字今读m-的分类 361

图5-36 粤语古微母字今读m-的分类 362

图5-37 客家话、粤语古微母字今读m-的分类 363

图5-38 “寅”读以脂切在客、闽、赣、粤诸方言中的分布 364

图5-39 “寅”读以脂切在闽西地区的分布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