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绪论 味道:追寻中国哲学方法论 1
第一章 从“味”开始 15
第一节 气、味、物 16
第二节 味之质:时、阴阳、形式、本质 21
第三节 心开窍于舌——中国哲学中感觉的秩序 24
第四节 中国哲学中的“看”:看何以没有产生哲学 31
第二章 味物与味道 57
第一节 物与体:物之为物与成物 58
第二节 以事解物与万物一体 62
第三节 味物与感物——进入物的方式 69
第四节 味、感与物自身 72
第五节 道味(道何以有味) 74
第六节 味—道:有味之道的理解与把握 80
第七节 谁解其中味——重味的普遍意义 85
第三章 感:以心灵味世界 95
第一节 咸:从“味”到“感” 96
第二节 一身皆感焉:诸觉之“感化”及其影响 107
第三节 “看”与沉思 118
第四节 “感”与“感思” 123
第五节 感思、沉思与哲学之思 130
第四章 以味在世:羞与感情 141
第一节 羞与味 142
第二节 移情与感情 157
第三节 感—情 165
第五章 味与象——味、感的范畴表达 187
第一节 “象”义辨析:从大象到物象、心象 188
第二节 象与形 189
第三节 感与象:从物象到意象、心象 192
第四节 形之上下与象之内外 198
第五节 象与启发 200
第六章 味:普遍性与实证 207
第一节 相与抽象 208
第二节 象与立象 212
第三节 象与幽明之故 217
第四节 实证与他证 219
第五节 自得与自证 224
第六节 “中国科学”与内证 227
第七章 “味”的失落与重建 235
第一节 自然之味的失落与重建 235
第二节 意味的重建及其问题——以金岳霖为例 245
第三节 象、像、相之辩——中西之间 260
第四节 “相”到“象”之辩——儒、释之间 270
参考文献 287
后记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