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争岁月 3
一三服中药救人命 3
二为打鬼子,报名参军 5
三辗转千里送炮弹 8
四不太圆满的第一次 11
五极度疲劳,走路“睡大觉” 13
六一次无意中的考核 14
七舍命做试验 15
八巧遇罗营长 16
九灵活机动避险情 17
十三十八发炮弹显神威 19
十一“虎口拔牙”抢军火 21
十二电话联络显神通 22
十三冒险选雷管 23
十四大战前夕,保障先行 24
十五黄河天险冲浪记 27
十六三次没有编制的任职 29
第二章 资深参谋 35
一道宁斋里过把瘾 35
二“五一”节见毛主席 36
三云开日出见太阳 37
四抗美援朝轶事 38
五上甘岭战役 40
六“喀秋莎”火箭弹被炸 44
七152毫米火炮灭美军威风 46
八登陆与反登陆 48
九疗养院里出奇迹 50
十赴丹东接受苏式新装备 54
十一补习文化,成为专家 55
十二转调重炮去越南 58
十三东南沿海建“长城” 58
十四反“右”救人 60
十五炮击金门 61
十六幸福的警戒任务 64
十七青藏高原历险记 66
十八谈判高手 67
十九一篇影响全军后勤工作的重要文章 70
二十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 72
二十一我军第一个正一号服装“模特” 73
二十二我国政府应对中印边界冲突策略 75
二十三修改文件的苦衷 76
二十四为边防部队解决吃水难问题 78
二十五正确履行参谋职责 79
二十六巧答日本记者 80
二十七一张珍贵的合影 81
二十八为古巴培训高射机枪手 82
二十九积极参加“社教”工作 85
三十抢建三个汽车团 86
三十一誓死保卫总后机关 88
三十二大字报的风波 91
三十三为死去的劳模伸冤 93
三十四妥善处理抬棺上访者 97
三十五巧保老部长 99
三十六吐故纳新建“班子” 101
第三章 神圣使命 107
一赴新疆当“军垦战士” 107
二到“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去 112
三尽力保护老干部 113
四首先实现党的领导 116
五短命的“文化革命委员会” 119
六落实党的政策,放手解放干部 120
七重知识看表现,经不住考验不提拔 123
八慧眼识金,大胆起用支边青年 124
九关注世界风云,避免经济损失 127
十玉米套大豆,伙食得改善 129
十一大豆深加工,生产豆制品 132
十二改进种植技术,增加小麦产量 134
十三调整种植结构,引进啤酒花 137
十四抓住机遇发展养羊业 138
十五关心职工疾苦,改善职工生活 140
十六千方百计打深井,解决职工吃水难 142
十七西瓜换煤炭 143
十八解决群众看病难 144
十九一个大胆但未实现的发展设想 145
二十设身处地,爱护干部 147
二十一只愿当团长,不愿当政委 148
二十二倾听群众意见,坚持开门整风 149
二十三发扬民主作风,坚持以理服人 152
二十四枣红马的故事 154
二十五民族团结,兄弟情深 159
二十六军垦情浓,精心呵护 163
二十七好事未成,深感遗憾 164
第四章 运校建功 171
一兵团撤销,回京不成到天津 171
二建和谐关系,解无米之炊 172
三向总参求援,解决装载机 176
四发电机解决了用砖困难 178
五为赶火车险些丢命 180
六批林批孔,但不批邓 182
七巧传信息,避免损失 184
八坚持与人为善,抵制极“左”倾向 185
九民主集中被偏废,顾全大局敢直言 186
十爱护干部先敲警钟 188
十一两个月的事三天办完 189
十二为转业干部排忧解难 192
十三举荐鲁艺画匠邹起奎出山 192
十四喜三中全会,为彭元帅洗冤 196
十五自力更生做门窗,节省人工增效益 198
十六汽油换水泥,双方都受益 199
十七补发“三大材” 200
十八跨海购钢轨,制作龙门吊 201
十九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 203
二十毛泽东雕像不能毁 204
二十一临街围栏,一波三折 207
二十二好事多磨,训练场地有着落 209
二十三趁热打铁,建设经费有保障 212
二十四力挽狂澜,平息风波 213
二十五购冷冻设备,防止食物中毒 215
二十六以超前意识,盖一流礼堂 215
二十七用电出奇招,节电效果好 217
二十八违章填河床,检讨事平息 218
二十九担惊受怕的“安乐窝” 220
第五章 余热生辉 225
一老将亲出马,电话通到家 225
二学白求恩,写白求恩 227
三临摹伟人书法,弘扬长征精神 231
四《参考消息》伴君行 234
五幸福的康乐园 236
六老练的摩托手 238
七白衣天使,老干部的守护神 239
八民间文学续友情 241
附录 246
刘璞自述 249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