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GDP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
1.1.1国民收入估算的历史回顾 3
1.1.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 5
1.1.3MPS和SNA两大核算体系 8
1.1.4SNA:二十世纪的伟大发明 12
第二节 社会产品与生产范围理论 15
1.2.1限制性生产观和综合性生产观 15
1.2.2传统核算理论与核算实践的矛盾 18
1.2.3SNA生产理论的新发展 20
1.2.4社会产品概念的重新认识 24
1.2.5社会产品的内容——货物和服务 26
第三节 GDP核算的理论认识 29
1.3.1国民经济循环与GDP核算 29
1.3.2社会最终产品与GDP 33
1.3.3社会增加值与GDP 37
1.3.4社会最终产品价值等于社会增加值吗 41
第一节 社会总产出核算 50
2.1.1社会总产出概念 50
2.1.2货物生产部门总产出核算 53
2.1.3非金融服务部门总产出的计算 55
第二节 金融总产出核算理论研究 58
2.2.1传统的SNA金融核算理论与方法 59
2.2.2国内理论界对计算公式的理论诠释 61
2.2.3SNA金融产出核算理论的变化 63
2.2.41993年SNA留给我们的种种难题 65
2.2.5金融产出核算理论的再思考 67
第三节 增加值核算方法 73
2.3.1中间消耗概念及其核算原则 73
2.3.2增加值的微观核算 78
2.3.3GDP的宏观核算及其与其他总量指标的关系 84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认识 90
3.1.1SNA的收入概念 90
3.1.2收入核算的生产性原则 92
3.1.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核算的逻辑关系 94
第二节 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内容 97
3.2.1初次分配核算的要素构成 97
3.2.2初次分配核算中的财产收入核算 99
3.2.3再分配核算的要素构成 101
3.2.4对外经济中的分配核算 104
第三节 GDP的使用核算 105
3.3.1GDP和国内支出总值 105
3.3.2消费和投资概念的理论认识 107
3.3.3总消费核算 109
3.3.4总投资核算 116
第一节 GDP核算与生产范围变化 126
4.1.1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126
4.1.2生产范围变化对GDP核算影响的理论分析 128
4.1.3生产范围扩大可能导致GDP减少的数学证明 133
4.1.4关于生产范围扩大导致GDP减少的实例 136
第二节 GDP核算与产品价格变化 138
4.2.1影响GDP变化的两个因素 138
4.2.2综合物价指数方法的基本原理 140
4.2.3消除价格变化因素的方法 141
第三节 GDP核算与产品质量变化 145
4.3.1名义价格指数和实际价格指数 145
4.3.2物价质量指数的理论定义 146
4.3.3从名义物价指数走向实际物价指数 148
第四节 GDP核算与地下经济核算 153
4.4.1SNA为什么将地下经济纳入生产范围 153
4.4.2地下经济概念的基本认识 156
4.4.3地下经济核算方法研究 160
4.4.4中国地下经济的实证研究 166
第一节 总供需核算与宏观经济调控 173
5.1.1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的局限性 173
5.1.2总供需核算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176
5.1.3总供需核算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178
第二节 总供需核算基本理论的构建 179
5.2.1沃伯顿核算思想的启示 179
5.2.2总供需形成及其运动的理论认识 181
5.2.3总供需核算的理论公式 185
5.2.4非平衡核算法:总需求核算的方法论研究 187
第三节 总供需定义及核算口径的选择 190
5.3.1两种不同的总供需定义及其选择 190
5.3.2总供需核算范围的选择 196
第一节 传统的总供需核算方法评价 199
6.1.1总供需分析的两种不同的思路 199
6.1.2传统的直接测算法的缺陷 202
第二节 总量核算法的构造 209
6.2.1总供给核算 209
6.2.2总需求核算(1)——收支差额法 212
6.2.3总需求核算(2)——收入分配法 216
第三节 总供需平衡分析 220
6.3.1均衡、非均衡与失衡 220
6.3.2信贷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与总供需平衡 224
6.3.3价格变化与总供需平衡 227
第一节 绿色GDP核算的基本认识 229
7.1.1绿色GDP与可持续发展 229
7.1.2SNA主体框架的简要描述 233
7.1.3从SNA核算框架到SEEA核算框架 237
第二节 绿色GDP与环保活动核算 243
7.2.1环保活动是生产活动抑或是非生产活动 243
7.2.2实际环保费用为什么不能作为扣除因素 246
7.2.3扣除环保部门增加值一定会导致GDP缩小吗 250
第三节 SEEA框架留给我们的困惑 254
7.3.1资源耗减与环境成本 254
7.3.2资源耗减价值与中间消耗价值 256
7.3.3资源耗减核算与国民财富核算 258
第一节 环境资源概念的基本认识 262
8.1.1环境资源概念的重新梳理 262
8.1.2环境资源使用价值和价值 266
第二节 绿色GDP核算研究框架探究 271
8.2.1研究框架的总体认识 271
8.2.2理论基础的构建 274
8.2.3概念结构的评析 277
8.2.4核算结构的设计 280
第三节 SEEA核算理论的再研究——资源耗减核算 282
8.3.1马克思经典论述的重新解读 282
8.3.2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 285
8.3.3GDP是否包含着资源耗减价值 288
8.3.4资源耗减价值是否应作为中间消耗加以扣除 294
8.3.5资源耗减价值应作为扣除因素还是追加因素 298
第四节 SEEA核算理论的再研究——环境退化核算 302
8.4.1环境退化范畴的定性认识 302
8.4.2环境成本概念的选择 304
8.4.3核算方法的理论模型 307
第一节 国民福利核算概念及其测度 310
9.1.1福利概念溯源 310
9.1.2国民福利核算中的福利概念 314
9.1.3关于国民福利能否测度的争论及评价 321
第二节 诺德豪斯—托宾模式及其评价 325
9.2.1国民产品两种不同的判断标准 325
9.2.2诺德豪斯—托宾国民福利核算模式 328
9.2.3私人福利、公共福利与国民福利 331
第三节 国民福利核算与其他领域的福利核算 334
9.3.1国民福利核算与社会指标核算 334
9.3.2国民福利核算与幸福指数测算 337
第一节 国民福利核算与GDP核算 340
10.1.1国民福利和国民生产 340
10.1.2国民福利定义的理论诠释 342
第二节 国民福利核算与外部性 345
10.2.1外部性概念的理论认识 345
10.2.2福利数量和福利质量 347
10.2.3名义福利和实际福利 350
第三节 国民福利核算基本原则 354
10.3.1一致性原则 354
10.3.2外部性原则 355
10.3.3差异性原则 356
10.3.4潜在成本原则 358
第四节 国民福利核算结构和内容 362
10.4.1国民福利核算结构 362
10.4.2外部经济因素核算 364
10.4.3外部不经济因素核算 367
主要参考文献 370
后记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