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核心概念的说明 9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9
1.4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2
第2章 文献综述 24
2.1 知识溢出的假定 24
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33
第3章 知识溢出的机理 53
3.1 知识与知识溢出的原因 53
3.2 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62
3.3 知识溢出的途径 73
3.4 知识溢出的测度 83
第4章 经济结构、知识溢出与区域增长 94
4.1 MAR溢出、雅各布斯溢出与波特溢出 95
4.2 专业化、多样化与竞争对区域增长的影响 104
4.3 知识溢出和中国的区域增长 119
第5章 区域内知识溢出、集聚与区域增长 125
5.1 产业集聚的决定 125
5.2 知识溢出与产业集聚 140
5.3 产业集聚与区域增长 152
第6章 区域间知识溢出、经济增长与区域趋同 165
6.1 区域间的知识溢出 165
6.2 区域的知识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 176
6.3 知识溢出与区域趋同 189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206
7.1 结论 206
7.2 政策含义 210
7.3 研究展望 211
附录 213
附录1 我国工业部门的从业人员数(2005) 213
附录2 我国工业部门的增加值(2005) 218
参考文献 223
后记 244
表1.1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变动 2
表3.1 产品的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59
表4.1 MAR溢出、雅各布斯溢出和波特溢出的区别 103
表4.2 城市—产业就业增长的回归分析结果 106
表4.3 产业层次上的回归估计结果 109
表4.4 估计企业创新活动的回归结果 110
表4.5 传统产业就业决定因素的分析结果 113
表4.6 高科技区位决定因素的分析结果 113
表4.7 区域层面的分析:外部性和创新 115
表4.8 企业层面的分析:外部性和创新 115
表4.9 多样化与专业化同时有利于创新与增长的回归估计结果 117
表4.10 经济结构、知识溢出与区域增长的回归分析结果 123
表5.1 中国2005年知识投入与产出的空间分布 144
表5.2 2005年制造业CR4指标(从业人员) 157
表5.3 制造业不同部门的集中度情况(2005年) 159
表5.4 单个省份制造业部门就业集中度在10%以上的情况(2005年) 161
表5.5 区域的制造业区位商 161
表6.1 区域知识吸收能力的分类 179
表6.2 区域主要工业制品的产量份额(2005年) 181
表6.3 区域研发水平比较(2005年) 183
表6.4 区域技术开发能力比较(2005) 185
表6.5 区域人力资本状况(2005) 187
表6.6 经济技术发展阶段的划分 201
表6.7 浙江与全国、上海的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的演化比较 203
图1.1 知识溢出与区域增长的一个分析框架 20
图3.1 影响知识溢出的因素 72
图5.1 知识溢出与产业集聚的关系 149
图5.2 制造业区位商 163
图5.3 人均GDP 163
图6.1 六边形例子 173
图6.2 浙江与上海、全国人均GDP之比的演变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