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庆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040225495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详尽地阐述了《伤寒论》的地位、历史背景、成就、渊源、传承等,并介绍了对历代著名伤寒学家及其著作、伤寒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本书适用于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类专业5年制、7年制学生。

总论 3

第一节 《伤寒论》简介 3

一、《伤寒论》的作者 3

二、《伤寒论》的产生与沿革 3

三、《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4

四、伤寒的涵义 5

第二节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6

一、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 6

二、六经辨证的基本内容 6

三、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7

四、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8

第三节 六经病的传变 9

第四节 《伤寒论》的论治法则 9

各论 13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3

概说 13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14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 14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15

三、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17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18

五、太阳病欲解时 19

第二节 太阳病证 20

一、太阳病经证 20

(一)中风表虚证 20

1.桂枝汤证 20

2.桂枝汤禁例 25

3.兼证 25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5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27

(3)桂枝加附子汤证 28

(4)桂枝去芍药汤证 30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31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32

(二)伤寒表实证 33

1.麻黄汤证 33

2.麻黄汤禁例 36

3.兼证 39

(1)葛根汤证 39

(2)大青龙汤证 40

(3)小青龙汤证 43

(三)表郁轻证 45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45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47

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48

二、太阳病腑证 50

(一)蓄水证(五苓散证) 50

附:茯苓甘草汤证 52

(二)蓄血证 53

1.桃核承气汤证 53

2.抵当汤证 55

3.抵当丸证 57

第三节 合病与并病 59

一、合病 59

(一)太阳阳明合病 59

1.麻黄汤证 59

2.葛根汤证 59

3.葛根加半夏汤证 60

(二)太阳少阳合病(黄芩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61

(三)三阳合病 62

二、并病 63

(一)太阳阳明并病 63

(二)太阳少阳并病 64

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 65

一、辨治纲要 65

(一)变证治则 65

(二)辨寒热真假 66

(三)辨虚证实证 68

(四)辨汗下先后 69

(五)辨标本缓急 70

二、证候分类 71

(一)热证 71

1.栀子豉汤类证 71

(1)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证 71

(2)栀子厚朴汤证 73

(3)栀子干姜汤证 75

(4)栀子豉汤禁例 76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76

3.白虎加人参汤证 78

4.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78

(二)虚证 80

1.心阳虚证 80

(1)桂枝甘草汤证 80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81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82

(4)桂枝加桂汤证 84

2.阳虚兼水气证 85

(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85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87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88

3.脾虚证 89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89

(2)小建中汤证 90

(3)桂枝人参汤证 92

4.肾阳虚证 93

(1)干姜附子汤证 93

(2)茯苓四逆汤证 94

(3)真武汤证 95

5.阴阳两虚证 97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97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100

(3)炙甘草汤证 101

(三)结胸证 103

1.结胸辨证 103

2.热实结胸证 104

(1)大陷胸汤证 104

(2)大陷胸丸证 106

(3)小结胸汤证 108

3.寒实结胸 109

4.结胸证治禁与预后 111

(四)脏结证 111

1.脏结辨证 111

2.脏结证治禁及危候 112

(五)痞证 113

1.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113

2.热痞证 113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13

(2)附子泻心汤证 115

3.寒热错杂痞证 116

(1)半夏泻心汤证 116

(2)生姜泻心汤证 117

(3)甘草泻心汤证 118

4.痰气痞证(旋复代赭汤证) 120

5.水痞证(五苓散证) 121

6.痞证误下后下利的辨治(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122

(六)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 123

(七)火逆证 125

(八)欲愈候 128

第五节 太阳病类似证 130

一、饮停胸胁证(十枣汤证) 130

二、胸膈痰实证(瓜蒂散证) 131

附:备考原文 132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35

概说 135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纲要 136

一、阳明病提纲 136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136

三、阳明病脉证 138

四、阳明病欲解时 139

第二节 阳明病证 139

一、阳明病热证 139

(一)栀子豉汤证 139

(二)白虎汤证 140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142

(四)猪苓汤证 143

二、阳明病实证 145

(一)承气汤证 145

1.调胃承气汤证 145

2.小承气汤证 146

3.大承气汤证 148

(二)润导法证 153

1.麻子仁丸证 153

2.蜜煎导法及猪胆汁导法证 154

(三)下法辨证 156

(四)下法禁例 158

三、阳明病寒证、虚证 159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162

一、发黄证 162

(一)湿热发黄证 162

1.茵陈蒿汤证 162

2.栀子柏皮汤证 163

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64

(二)寒湿发黄证 165

(三)被火发黄 166

二、血热证 167

(一)衄血证 167

(二)下血证 167

(三)蓄血证 168

第四节 阳明病预后 169

附:备考原文 170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71

概说 171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172

一、少阳病提纲 172

二、少阳病治禁 172

三、少阳病欲解时 173

第二节 少阳病证 174

一、小柴胡汤证 174

二、小柴胡汤禁例 179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181

一、变证治则 181

二、柴胡桂枝汤证 181

三、大柴胡汤证 182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185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86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88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189

附:热入血室证 190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92

概说 192

第一节 太阴病辨证纲要 193

一、太阴病提纲 193

二、太阴病欲解时 193

第二节 太阴病证 194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195

一、太阴兼表证 195

二、太阴腹痛证 196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198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198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199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01

概说 201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202

一、少阴病提纲 202

二、少阴病治禁 202

三、少阴病欲解时 203

第二节 少阴病证 203

一、少阴寒化证 203

(一)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203

(二)四逆汤证 204

(三)通脉四逆汤证 206

(四)白通汤证 207

(五)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208

(六)真武汤证 209

(七)附子汤证 211

(八)吴茱萸汤证 212

(九)桃花汤证 213

(十)正虚气陷证 214

二、少阴热化证 214

(一)黄连阿胶汤证 214

(二)猪苓汤证 216

三、少阴阳郁证(四逆散证) 217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219

一、少阴兼表证 219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219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220

二、少阴急下证 221

三、热移膀胱证 223

四、伤津动血证 223

第四节 咽痛证 224

一、猪肤汤证 224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225

三、苦酒汤证 227

四、半夏散及汤证 228

第五节 少阴病预后 229

一、正复欲愈证 229

二、阳回可治证 230

三、正衰危重证 230

附:备考原文 232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33

概说 233

第一节 厥阴病辨证纲要 234

一、厥阴病提纲 234

二、厥阴病欲解时 234

第二节 厥阴病证 235

一、寒热错杂证 235

(一)乌梅丸证 235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237

(三)麻黄升麻汤证 238

二、厥阴寒证 240

(一)当归四逆汤证 240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241

(三)吴茱萸汤证 242

三、厥阴热证 243

第三节 辨厥热胜复证 245

第四节 辨厥逆证 247

一、厥逆的病机与证候特点 247

二、厥逆证治 248

(一)热厥 248

1.热厥的特点与治禁 248

2.热厥轻证 248

3.热厥重证 249

(二)寒厥 250

1.阳虚阴盛厥 250

2.冷结关元证 250

(三)痰厥 251

(四)水厥 252

三、厥证治禁与寒厥炙法 253

第五节 辨呕哕下利证 254

一、辨呕证 254

(一)阳虚阴盛证 254

(二)邪传少阳证 254

(三)痈脓致呕证 254

二、辨哕证 255

(一)误治胃寒证 255

(二)哕而腹满证 255

三、辨下利证 255

(一)下利辨证 255

(二)实热下利证 256

(三)虚寒下利证 256

1.阳虚阴盛下利证 256

2.虚寒下利兼表证 257

3.虚寒下利转归 257

第六节 厥阴病预后 259

一、正复可愈证 259

二、正衰危重证 259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261

概说 261

第一节 霍乱病脉证 261

第二节 霍乱病证治 262

一、辨霍乱与伤寒下利异同 262

二、霍乱治法 263

(一)五苓散、理中丸证 263

(二)四逆汤证 265

(三)通脉四逆加猪胆汤证 267

(四)四逆加人参汤证 268

(五)桂枝汤证 269

第三节 愈后调理 270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271

概说 271

第一节 阴阳易证 271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 272

一、差后劳复证治 272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 272

(二)小柴胡汤证 273

(三)牡蛎泽泻散证 273

(四)理中丸证 275

(五)竹叶石膏汤证 275

二、差后饮食调养 276

附录一 条文索引 278

附录二 方剂索引 282

附录三 古今度量衡换算 285

参考文献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