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伤痕累累的大地——实地报导 1
万里长城的另一侧 2
杭州 4
初访重庆 5
再访重庆 11
访问上海 18
抚顺 20
白色污染 22
酸雨的形成机理 24
中国酸雨的特征 28
中国酸雨产生的原因 29
控制污染的现状 32
解决污染问题的最佳良策 35
改善能源利用率 36
中国酸雨对日本的影响 38
解决中国的酸雨问题与日本的关系 40
第二章 破坏中国环境的原因 41
大气污染 42
森林的消失 44
沙漠化 46
如何改良盐碱地 52
破坏中国环境的原因 54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对策——“凿通隧道”走捷径 57
GDP(国内生产总值)与妊娠的关系 58
GDP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 59
走“隧道之路”所必需的技术与产业 61
根绝酸雨产生的来源——脱硫法的种类 64
脱硫法在中国普及的条件 74
T-T工程——中日共同研究之例 77
魔术煤——生物质煤球 79
节省能源为最佳手段 82
高尖端技术的必要性 85
何谓发展中国家的无废弃物、无公害排放 87
第四章 沙漠变良田——现代荒漠回春计划 90
酸雨研究遇到的障碍 91
学生的提案 91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92
内蒙古的只身旅行 92
土壤盐碱化的机理 95
研究体制的组成 96
盆栽试验与王老先生的热泪 97
寻找农田试验基地 100
找石膏 101
争取研究经费 101
农田试验 102
试验结果 103
大规模试验 106
第二次大规模试验 108
重金属是否有影响 109
第五章 争取环境技术转让的成功 113
环境技术转让的课题 114
为什么日本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进行得不顺利 114
信赖关系在技术转让中的重要性 120
结束语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