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1
含煤地层及煤层 2
含煤地层特征 2
煤层特征 5
煤岩煤质 9
宏观煤岩特征 9
显微煤岩特征 10
煤质特征 10
地质构造 11
区域构造格局 11
矿区构造特征 11
水文地质 15
地表水体 15
含水层 15
第2章 研究区瓦斯基本特征 18
瓦斯的赋存特征 18
瓦斯的成分 18
甲烷的赋存状态 20
瓦斯的深度分带 22
瓦斯的涌出特征 22
矿区瓦斯等级 22
矿区瓦斯涌出来源 25
矿区瓦斯分布的不均匀性 26
瓦斯动力现象 27
瓦斯抽放利用状况 30
第3章 煤层瓦斯生、储、盖、渗特征及评价 33
煤层的生气性能 33
有机质丰度 33
有机质类型 33
有机质成熟度及热演化阶段 34
煤层生气类型评价 35
煤层的储气性能 35
煤层的孔隙性 35
煤层的比表面积 38
煤对甲烷的吸附能力 39
煤层储气类型评价 41
煤层围岩的封闭类型 42
煤层围岩的岩性特征 42
煤层围岩的孔隙结构特征 46
围岩封闭类型评价 47
煤层的渗透性能 48
煤层的孔隙结构与渗透性的关系 48
煤体结构与渗透性关系 50
煤层割理与渗透性关系 51
煤层渗透性评价 53
第4章 煤层构造及其控气性 54
煤体结构及其控制因素 54
煤体结构的分类特征 54
构造煤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55
煤体结构的分布规律 56
煤体结构变化的构造控制 57
煤层构造特征 60
褶皱 60
挠曲 62
断层 62
层滑 64
煤层裂隙 66
构造发育与展布规律 66
构造的成带性 66
构造的方向性 68
构造发育的层控性 68
构造形式的差异性 68
构造演化与动力学机制 69
第一阶段——印支期 69
第二阶段——燕山期 70
第三阶段——喜山期 70
构造预测分析 72
利用构造发育规律预测构造 72
利用褶皱发育规律预测粉末煤区 73
利用煤体结构分布规律预测构造 73
46构造对瓦斯的控制性分析 73
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 73
构造对煤层透气性的控制 75
第5章 煤层甲烷分布规律及预测 76
煤层甲烷含量及其分布规律 76
甲烷含量的测试结果 76
甲烷含量的换算及分级 77
甲烷含量的平面分布规律 77
煤层甲烷含量主控因素分析 80
地质因素量化指标的确定 80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 80
甲烷含量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81
煤层甲烷含量的定量预测 84
灰色建模数学原理 85
模型建立及预测 86
煤层瓦斯压力特征及预测 88
第6章 采掘瓦斯涌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0
采掘瓦斯涌出量分布特征 90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特点 90
掘进巷道瓦斯涌出量特点 94
不同开采分层瓦斯涌出量特点 96
采面沼气等级带划分 97
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分析 97
第7章 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建模预测 105
预测数学模型概述 105
数学原理 105
计算方法 106
定量预测变量的确定 109
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及分析 110
桑树坪煤矿预测模型 110
下峪口煤矿预测模型 113
预测模型的应用 115
第8章 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116
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特征 116
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118
煤与瓦斯突出相关地质因素分析 119
突出与埋藏深度 119
突出与煤体结构的破坏程度 119
突出与地质构造 121
突出与煤层瓦斯含量及压力 123
突出与解放层开采 123
第9章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 125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定量指标 125
突出区域预测的瓦斯地质工作方法 126
瓦斯地质单元的划分及类型 126
突出区域预测的工作程序 128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划分 128
燎原煤矿的突出危险性 128
下峪口煤矿的突出危险性 130
桑树坪煤矿的突出危险性 131
对突出区域预测综合指标K,D临界值的修正 132
第10章 瓦斯综合防治技术 135
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 135
区域性防突措施 135
局部性防突措施 137
回采工作面瓦斯超限的治理 140
改变工作面的通风方式 140
上邻近层瓦斯抽放 141
采空区瓦斯抽放 142
开采层卸压抽放 143
结束语 144
参考文献 146
图版说明和图版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