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唐、五代的三馆 7
第一节 唐代的弘文馆和史馆 8
一 弘文馆 8
二 史馆 19
第二节 唐代的集贤院 23
一 名称演变与场所设置 23
二 集贤院人员设置及职掌 24
三 集贤院编校撰述及其他文化活动 26
第三节 唐代三馆与秘书省 31
一 唐代三馆之间的关系 32
二 唐代三馆与秘书省之关系 33
第四节 五代的三馆 35
一 五代三馆状况 35
二 五代史馆访书与修史 36
三 十国馆阁 41
第二章 北宋馆阁沿革和馆职设置 42
第一节 北宋的三馆与崇文院 43
一 宋初的三馆 43
二 北宋的崇文院 45
第二节 北宋的秘阁 48
第三节 北宋的馆职设置及其他 51
一 昭文馆职名 53
二 史馆职名 54
三 集贤院职名 55
四 秘阁、崇文院职名 57
五 馆阁实事官名 59
六 馆阁差遣名 60
第四节 北宋的秘书省 65
一 元丰改制后的秘书省状况 65
二 秘书省官的除职理资序、秘书省对馆阁制度的影响 68
第三章 北宋馆职的选任 75
第一节 进士高第与荐举除职 75
一 进士高第、制科入等除职 75
二 荐举除职 81
第二节 北宋特恩除职与贴职 84
一 北宋特恩除职的讨论 85
二 贴职 90
第三节 北宋馆职的召试 94
一 馆职召试内容 96
二 馆职召试方式和等级 99
三 馆职召试场所 100
第四节 北宋馆职选任的评价 102
第四章 北宋馆阁的功能与馆职恩宠 111
第一节 图书之府的功能 112
一 宋初平定诸国政权收集图书 112
二 下诏求书及献书 113
第二节 著作之庭、校文之所 120
一 北宋馆阁编修图书目录 121
二 北宋馆阁编修、注释帝王御集 125
三 北宋馆阁校刊典籍活动 126
四 北宋大规模编校馆中书籍 134
第三节 储才育才之功能 138
一 馆阁育才储才功能 138
二 馆阁育才的体现 142
第四节 馆阁文人之恩宠 162
一 馆职为世人所重 162
二 馆阁文人之恩宠 164
第五章 北宋馆阁编修四部大书与文学 170
第一节 北宋四大书的编修概况与评价 170
一 宋初四大书的编修概况 170
二 四大书的评价 173
三 四大书在高丽的流传 180
第二节 北宋四大书的编修缘起 183
一 政治因素 186
二 文化因素 189
第三节 《太平广记》在两宋的流传与接受 199
一 《太平广记》在北宋的流传与接受 201
二 《太平广记》在南宋的流传与接受 207
第四节 《文苑英华》所反映的宋初唐代文学观念 212
一 从《文苑英华》看宋初的唐代文学观念 214
二 《文苑英华》与宋初诗坛发展 248
第六章 北宋馆阁文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学 253
第一节 馆阁宿直与文学 253
一 馆阁学士的宿直 254
二 词臣侍从官员馆宿 256
三 馆阁宿直与文学 258
第二节 馆阁曝书与文学 264
一 北宋馆阁曝书 265
二 曝书活动与文学 269
第三节 与馆阁文人相关的诗文饯行 274
一 馆阁文人为其他文士赋诗饯行 274
二 馆职补外,同舍赋诗饯行 276
三 程师孟与《续会稽掇英集》 280
第四节 馆阁文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284
一 馆俸清薄的物质生活 284
二 馆阁文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288
第七章 北宋馆阁唱和及宫廷应制 299
第一节 《禁林宴会集》 299
第二节 《西昆酬唱集》 303
一 参与酬唱人的身份职任、唱和地点 305
二 参与唱和者的文学才能、人品及与杨亿的关系 310
第三节 北宋馆阁文人的诗文应制 316
一 朝廷大礼、各种节日、战事大捷,馆阁应制 318
二 祥瑞出现,馆阁文人赋咏歌颂 320
三 馆阁文人与宫廷赏花钓鱼赋诗 322
第四节 馆阁诗文与馆阁气 332
一 馆阁气 332
二 馆阁两制词臣应制诗文特点 336
第八章 馆职经历对文人的影响 345
第一节 馆阁典章故事与应制唱和等文献 345
第二节 北宋著名学者文人的馆阁经历 351
一 大文献家宋敏求 352
二 著名文学家曾巩 357
三 著名学者文人苏颂 360
第三节 苏舜钦馆阁经历与创作 363
一 苏舜钦馆阁期间的文学活动 364
二 苏舜钦馆阁经历的分析 373
第四节 黄庭坚馆阁经历与创作 379
一 黄庭坚元祜期间的诗歌创作 380
二 黄庭坚馆阁经历的分析 391
结论 400
参考文献 409
后记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