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框架 3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13
第二章 国际劳工标准概述 15
第一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起源 15
第二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意义 18
一 维持持久的和平 18
二 促进公平竞争 19
三 推动社会进步 19
第三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主要内容 20
一 基本权利 20
二 其他内容 25
第三章 国际劳工标准的本质辨析 29
第一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劳工标准产生的分歧 30
一 发达国家的观点与主张 30
二 发展中国家的态度 34
第二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本质辨析 37
一 保护劳工合法权益的本质分析 37
二 劳工标准与贸易保护问题评析 42
第三节 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的路径辨析 72
一 建立多边的劳工标准 75
二 改革壮大国际劳工组织 75
三 在国际劳工组织与WTO之间建立稳固的关系 76
四 资金援助和技术援助是提高劳工标准执行力度的可行措施 77
五 公民责任的作用 77
六 自愿的社会标签 78
七 通过开展贸易、投资改善劳工待遇 78
第四章 全球化与国际劳工标准分析 80
第一节 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 81
一 全球化的概念与新发展 81
二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新发展 85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90
一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 90
二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93
三 贸易保护的效应分析 95
第三节 全球化与劳工标准的交互关系分析 105
一 全球化构成劳工标准争端的动因 106
二 有关劳工标准的争端成为阻碍全球化进程的因素 117
三 推动全球化进程是解决劳工标准争端的有效路径 119
第五章 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结合 133
第一节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结合的历史过程 133
第二节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结合的特点 138
一 发达国家实施单边“劳工壁垒” 139
二 通过社会标签和社会责任认证制度来实施劳工壁垒 142
三 联合国推出“全球契约” 145
第三节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结合的动因分析 147
一 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是二者结合的诱因 147
二 发达国家的动因分析 157
三 发展中国家的动因分析 164
第六章 中国的应对与战略选择 170
第一节 SA8000对我国的影响 170
第二节 我国遭遇国际劳工标准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173
一 我国劳工标准低下是不争的事实 173
二 法律层面存在的差距 174
三 国际贸易层面存在的问题 178
第三节 我国应对国际劳工标准的战略分析 182
一 正确认识国际劳工标准及其相关问题 182
二 应对措施 186
结论 198
参考文献 201
后记 209
图3-1 要素禀赋理论的推理 44
图3-2 相对要素价格均等 46
图3-3 对要素价格均等定理的正规证明 48
表3-1 主要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53
图3-4 1950—2000年间美国的国内劳动力和就业情况 57
表3-2 1992—2005年6月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差额与经济趋势对照表 59
图3-5 1973—2004年美国年均汇率指数与贸易逆差 62
图3-6 63个国家在1995—1999年间制造业中的劳动成本与生产率 66
图3-7 一个典型的美国零售商的生产链 71
表4-1 不同学科对全球化的研究 84
图4-1 小国实施进口配额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96
图4-2 美国商品出口和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869—2000) 100
图4-3 智利和巴西1970年和1998年的出口和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01
表4-2 美国主要的最终商品的进口 103
表4-3 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数目 108
图4-4 韩国和菲律宾在1972—1993年间(1987=100)制造业中的真实工资和劳动生产率 120
图4-5 1995年童工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22
图4-6 1953—1999年韩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26
图4-7 智利1960—1999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27
图4-8 1960—1999年印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28
图5-1 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GDP增长率(%) 150
表5-1 1996—2005年世界经济总体增长情况 150
表5-2 全球经济指标 151
表5-3 世界货物出口总额 153
图5-2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156
表5-4 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1990—1996年每年平均百分比) 163
表6-1 中国对外贸易额在不同收入国家间的分布(2000) 180
表6-2 我国外贸出口和进口市场居前10位的分布(2004年1—6月)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