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莉著
  • 出 版 社:北京:研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1682912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理论概述;第二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观;第三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观;第四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观;第五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观;第六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观;第七章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导言 1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理论概述 13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 13

(一)小康由来 13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回顾 17

(三)小康的指标与特征 22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7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期 30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32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早期思想 33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36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39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 41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45

(六)人的全面发展所应处理的关系 48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政策途径 53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4

(二)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56

(三)坚持深化对“三个规律”的理论认识 59

(四)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63

第二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观——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 68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 68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 68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72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终极目标 74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76

(一)以人为本的历史依据 76

(二)以人为本的社会动因 80

(三)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 82

(四)以人为本的主要原则 84

三、关于以人为本所需要澄清的一些理论关系问题 89

(一)以人为本与人道主义的区别 89

(二)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区别 92

(三)以人为本与民本主义的区别 94

(四)在小康社会价值观引导下人们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 97

第三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101

一、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02

二、全面性 105

(一)小康社会的全面性 105

(二)小康社会中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107

三、协调性 117

(一)小康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118

(二)小康社会中人的发展的协调性 121

四、可持续性 123

(一)小康社会的可持续性 124

(二)小康社会中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 127

第四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观——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3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 133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4

(二)改进经济建设中不合理的局面 136

(三)关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139

(四)物质文明的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41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 143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44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46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48

(四)政治文明的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150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 152

(一)小康社会先进文化的解读 153

(二)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155

(三)思想道德体系的加强与完善 162

(四)先进文化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 167

(五)精神文明的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170

第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观——小康大业,人才为本 173

一、人才观的一般原理 173

(一)人才的含义 173

(二)人才的本质特征 174

(三)人才的类型 175

(四)人才的作用 177

二、党的三代领导的人才观 179

(一)毛泽东的人才观 179

(二)邓小平的人才观 185

(三)江泽民的人才观 193

三、科学人才观的基本观点 198

(一)科学人才观的地位与意义 198

(二)科学人才观的主要内容 201

(三)小康社会中建设人才、培养人才的体制 207

四、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本 214

(一)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资源 215

(二)人才的现代化促进小康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217

第六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观——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20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20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战略 223

(一)现代教育战略的国际背景 223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225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227

三、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230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231

(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 234

(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两课”教育观念 235

第七章 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238

一、和谐社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238

(一)和谐社会的历史渊源 238

(二)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249

二、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58

(一)民主法治 258

(二)公平正义 266

(三)诚信友爱 270

(四)充满活力 271

(五)安定有序 273

(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77

三、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关系 28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28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条件 283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284

四、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286

参考文献 290

后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