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外感热病的历史与现实创新 1
第一节 中医诊治模式转化与学术创新 1
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 2
原理和方法论的创新最为重要 3
中医药如何引领中国科学 5
我们经常说模式,何谓模式 7
模式形成之后为何必须转化 8
中医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10
“热病统寒温”模式大挪移 12
第二节 以原始创新破解李约瑟难题 14
中医学牵动李约瑟中国情缘 15
“李约瑟难题”牵动了世界 18
种痘“嫁接”震惊了玛丽 21
接种人痘来到英国的坎坷 24
种牛痘在英国为何有曲折 26
中医如何萌生了免疫思想 29
中医免疫技术是如何创造的 33
免疫技术造福于整个世界 36
众多中医原始创新等待发扬 38
第三节 中医可以吸纳、包容西医知识 40
中西医起点不同碰到一起 41
四元素学说倡导分析构成 43
五行生克注重关系的和谐 45
干湿冷热不同于寒热温凉 46
阴阳学说来源于测量实验 49
“四体液”倡导放血两千年 54
中西汇通、参西丢了自己 57
废医存药科学化是为归西 60
为何说中医能够包容西医 62
论中医如何吸纳西医知识 64
第四节 外感热病学说的历史创新 66
对史前时代热病知识的猜想 70
甲骨文对于疫和热病的认识 71
春秋时代的外感热病学说 72
出土脉经对于热病的论述 74
皮肤进化与烤火发汗方法 76
《素问》、《灵枢》的热病成就 77
《素问》、《灵枢》热病之缺陷 85
伤寒学派的崛起与繁荣 92
伤寒学说的主要成就 98
伤寒学说的某些不足 106
温病概念的转化与变迁 108
温病学派的主要成就 115
温病学派的某些不足 120
第五节 外感热病学说的现代创新 122
郭可明创造乙脑治疗奇迹 122
卫生部三派专家小心认定 124
蒲辅周再次创新依靠辨证 126
流行性出血热中医显神威 131
非典偷袭老专家出谋献策 140
燎原北上邓铁涛上书中央 144
获全胜世卫专家称赞中医 153
论寒温统一的现实必要性 163
热病理论具有临床优势 166
热病与伤寒温病的关系 168
万友生主张八纲统寒温 170
杨麦青希望伤寒统温病 171
邓铁涛倡寒温统一辨证 174
试说五级病证诊治体系 176
第二章 热病统辖伤寒与温病的理论阐释 181
第一节 热病病因 181
疫气只说明热病的流行性 181
伤于寒邪只是热病的诱因 183
温热邪气说源于辛温方难用 185
毒疫之气共同构成热病病因 189
第二节 热病传变规律 192
仲景六经分证总括证候演变 193
后世论传经现象的不同学说 196
明代吴又可论疫有九种传变 198
温病学派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 199
第三节 热病的共同病机 204
外感热病包含的病种多而复杂 205
伤寒与温病是病种还是证候之差 207
郁阳为热是伤寒温病的共同病机 209
炎症反应是热病共同的病理基础 211
中医治疗热病主要靠宣泻郁热 213
第四节 热病的治疗 216
《素问》汗泄两法治热病 216
华佗“六部三法”治伤寒 217
仲景时代没有辛凉解表法 218
历代医家论辛温解表难用 220
使用达原饮希望直达膜原 223
倡辛凉解表催生温病学派 225
第三章 建立热病统寒温的分级诊治体系 229
第一节 外感热病统一辨证的一级图说 229
一级图设计构想说明 229
建议采用“三纲辨证” 232
“三纲辨证”与传统的关系 235
第二节 外感热病统一辨证的二级图说 236
卫表证框图及图说 236
半表半里证框图及图说 238
里证示意图及其图说 239
热在营分图及其图说 241
热在血分图及其图说 242
突变虚寒图及其图说 242
阴伤邪恋图及其图说 243
湿热郁蒸图及其图说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