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分配和经济运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伯良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42628453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作者在对比中外有关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这三个时代不同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价值和价值分配等问题,以及在有利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分配正义。

前言 1

导论 1

第一节 知识经济已来临 1

一、“世界工厂”促使我们走向知识经济 2

二、知识经济的新特征和新规律的探求 4

第二节 传统经济学理论面临的重大挑战 7

一、资本为中心的经济学理论对知识经济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7

二、传统经济学诸多原理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运行 8

三、劳动价值论需要进一步发展 10

第三节 建立知识经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3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创新经济学理论 15

第四节 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键是发展劳动价值论 19

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19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始终与劳动价值论相联系 20

三、正确理解劳动概念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根本 22

第一章 社会经济时代的发展 27

第一节 社会经济时代演变的内因 27

第二节 三大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28

一、农业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28

二、工业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29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31

四、三大经济时代的资源利用和生产特征 32

第二章 知识经济的生产特征 34

第一节 知识经济对三大产业的影响 34

一、知识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 34

二、知识经济对一、二产业的改造 35

三、知识经济对第三产业的发展 36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中生产特征的总体分析 37

一、生产过程的总体特征 37

二、生产过程的特点 38

三、产业结构特点 39

四、经济组织的合作性 40

第三节 科技知识的生产特征 41

一、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知识生产 41

二、科技知识生产的广泛联动性 42

三、科技知识生产依靠人的知识积累——学习 43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发展特征 44

一、现代科技影响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征 45

二、现代科技及运用现状 46

三、新材料的开发利用现状 49

第五节 知识主导经济发展 52

一、知识积累促进人力资本形成,提高资本运行效率 52

二、知识推动分工精细化、产业国际化 53

第三章 知识经济时代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55

第一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力 55

一、知识生产力的形成 55

二、知识经济对生产力的重塑 56

第二节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方式 59

第三节 知识经济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61

第四章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劳动 65

第一节 片面的劳动概念给理论和实践带来的困惑 65

一、劳动内涵随着时代而发展 65

二、传统的劳动概念给理论和实践带来的困惑 66

第二节 知识经济社会中劳动重心的转换和劳动概念的扩展 68

一、社会分工序列中担任一定职能的都是劳动者 68

二、智力劳动者日益成为社会劳动的主体 69

第三节 我国新生各阶层人员也是社会主义劳动者 70

第五章 准确理解《资本论》发展劳动价值论 72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 72

一、对劳动价值论的种种看法 72

二、有些教科书对劳动价值论的表述不符合《资本论》原意 74

第二节 运用辩证法发展劳动价值论 75

第三节 正确理解知识经济中的“科研劳动价值” 77

一、创造价值的是“总体工人”的社会劳动 77

二、科学研究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79

三、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创造和转移 81

四、探讨科研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83

第六章 智力劳动价值论 85

第一节 知识价值论是误区 85

一、知识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冲击 85

二、对知识价值论的评析 86

三、知识经济时代仍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92

第二节 知识性劳动 93

一、知识的本质和来源 94

二、知识与知识性劳动 94

第三节 智力劳动的价值创造 98

一、价值的定义 98

二、知识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100

三、知识商品的价值量 102

四、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04

五、劳动生产率和知识商品价值量 105

第四节 科技劳动的价值创造 105

一、价值创造中的科学技术 105

二、科学技术劳动的传承和价值形成 108

三、结论 109

第七章 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111

第一节 按劳分配的基本思想 111

一、马克思按劳分配的基本理论 112

二、中国的按劳分配实践 113

第二节 分配理论在我国改革中的深化和发展 115

一、创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6

二、正确认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119

第三节 按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及对知识经济的适应性 123

一、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 124

二、坚持按劳分配思想,促进智力要素对剩余的分配 129

第四节 中国民营企业的利润收人的性质 130

一、我国社会剩余的性质是非剥削的 130

二、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把握私营企业主收入性质 131

三、我国企业主的要素收入反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关系” 133

第八章 智能要素主控社会剩余的分配 134

第一节 智能要素主控社会剩余的分配 134

一、智能要素在使用价值创造中作用日益突出 134

二、智能要素在生产中日趋中心地位 136

三、新经济时代确立按智能要素分配的积极意义 137

第二节 智力要素主控剩余分配的正义性 137

一、分配正义性分析范围界定 137

二、分配正义的评判标准 140

三、智力要素主控剩余分配的正义性分析 146

第三节 坚持“和谐调节”,实现分配正义 149

一、和谐调节思想的演变 149

二、知识经济社会中和谐调节、正义分配应遵循的原则 151

三、知识经济社会中收入分配的“和谐调节” 156

第九章 智本范畴的形成 159

第一节 从资本到智本的发展 159

一、各经济时代的核心要素和生产方式 159

二、智本及其特点 159

第二节 知识需求呼唤智本问世 165

第三节 智本参与剩余分配是物归原主 166

第十章 知识生产及主体要素 171

第一节 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171

一、知识的产生 171

二、知识的传播 172

三、知识的应用 174

第二节 知识型劳动者 175

一、知识劳动者是知识经济的主体要素 176

二、知识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176

第三节 智力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79

第十一章 锐意创新 增强知识经济发展动力 181

第一节 创新理论及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181

一、创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简述 181

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理论发展的中心问题和研究方法 182

三、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体理论 183

第二节 创新性劳动决定经济发展 185

第三节 创新概念的“孵化” 187

一、学科型公司与企业孵化器 187

二、学科型公司的组建和运行 188

三、专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完善 193

第十二章 精功拟合 创新企业运营方式 200

第一节 企业运营的技术条件和知识经济环境 200

一、互联经营、强势合作的技术基础 201

二、互联经营方式生存的经济环境 204

第二节 互联经营的合作运行机制 211

一、互联经营的合作机制 212

二、互联经营的运行机制 212

第三节 互联经营 精功拟合 创造优势 214

一、内部效率与外部效率 214

二、合作优势的来源 215

三、精功拟合的优势效应 216

第四节 传统产业的互联经营借鉴 217

一、传统产业展开“3O模式”的互联经营 218

二、家电业的互联经营 218

三、纺织业的互联经营 220

四、互联经营对传统产业经营创新的启迪 221

第十三章 “人本激励”创新企业管理机制 225

第一节 “资本激励”理论的分析基础和理论发展 225

一、经济学中的激励问题 225

二、管理学中的激励问题 233

第二节 “资本激励机制”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 236

一、激励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 236

二、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 237

第三节 知识经济时代下激励问题的研究 241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特征分析 241

二、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特征 242

三、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及特征 244

四、技术创新的主体 247

五、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激励机制 249

第四节 “人本激励”的原则 251

一、“人本”的意义 251

二、如何体现“人本” 252

第五节 “人本激励”机制的设计 258

一、知识激励 258

二、时间激励 262

三、能力激励 263

四、权力激励 264

五、工作设计激励 264

六、环境激励 266

参考文献 269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