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主体性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 7
第一节 主体的基本属性 8
一、作为主体的人和人的主体性 8
二、主体性是人的基本属性 9
三、主体性的一般特征 15
四、主体性及其现代“危机” 16
第二节 主体间性:主体性的应有之义 22
一、主体间性 22
二、主体间性体现在主体交往中 23
第三节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及其特征 26
一、学生主体性基本内涵 26
二、学生主体性解释学分析 28
三、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特征 33
第一章小结 35
第二章 变革背景下的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 36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学生主体性 36
一、市场经济是主体性经济 37
二、主体性经济呼唤主体人的转型 38
三、高等教育需要学生主体精神冲刷 41
第二节 终身教育理念与学生主体性 44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创生 45
二、迫近的终身教育时代 46
三、学生必须成为学习主体 50
第三节 高等教育改革与学生主体性 52
一、收费制度改革使学生主体性显化 53
二、就业制度改革促进学生主体性提升 54
三、教育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学生主体性 57
第四节 高等教育发展与学生主体性 60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60
二、主体性是学生多元化的结果和要求 63
第五节 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学生主体性 65
一、高等教育质量及其属性 66
二、人才创新性取决于学生主体性 69
第二章小结 74
第三章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多学科的视角一 76
第一节 高校学生主体地位:教育人类学视角 77
一、高等教育哲学基础——“两点论”及其不足 78
二、高等教育何以存在:教育人类学的观点 82
三、大学首先为学生而设 86
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全面高等教育价值观 89
第二节 高校学生主体地位:政治学视角 93
一、高校中学生权力主体 94
二、高校中权力关系走向分析 100
三、学生权力是大学权力结构的重要构成 106
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多学科的视角二 110
第一节 高校学生主体地位:经济学视角 110
一、成本分摊与学生消费者角色 111
二、教育需求和学生学习成本与代价 116
三、教育供给与成本补偿 119
四、学校收取与学生支付 126
第二节 高校学生主体地位:文化学视角 130
一、学生文化:高校“三种文化”中的一枝 130
二、学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135
三、学生文化主体地位与创新 141
四、确立学生文化观,走向文化多元化 145
第三、四章小结 148
第五章 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探讨——对教学活动的分析 149
第一节 派生主体观:教学中师生关系再认 149
一、教学中主体问题的争论 150
二、派生主体观:教学中师生关系再认 153
三、主要理论依据和表现 155
第二节 高校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164
一、我国高校教学中普存的问题 165
二、高校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167
三、高校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不可或缺 171
第三节 深化教学改革,发挥学生主体性 178
一、学生主体模式:研究性教学初探 178
二、改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 190
三、利用现代技术,突显学生主体 195
第五章小结 204
第六章 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探讨——对教学管理的分析 205
第一节 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205
一、科层制与官本位思想遮掩了学生主体 206
二、文本主义倾向抹杀了学生异质性 207
三、自主择业挑战计划性管理 209
第二节 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212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12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意义和价值 217
第三节 改革教学管理,营造主体性成长的环境 223
一、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 223
二、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 232
三、改革大学考试制度 239
四、评价管理者:学生参与管理模式初探 247
第六章小结 252
第七章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的保障 253
第一节 高等学校主体性是必要前提 253
一、办学自主权:主体资格的确认 254
二、准确定位:主体性实现的前提 262
第二节 高等学校教师主体性是必要条件 269
一、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辩证 269
二、教学自由唤起学生主体性 271
三、教师主体性在高校管理中的表达 273
第三节 相关制度建设是必要基础 276
一、建立转学、转专业制度 276
二、建立高校间学分互认、互换制度 280
三、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质量保障和认证制度 282
四、逐步建立国际高等教育等值制度 285
第七章小结 287
主要参考文献 288
后记 314
致谢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