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收实务 企业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永贵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1737169
  • 页数:77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中国现行税制概述 1

第一节 税种设置 2

第二节 税收立法 3

第三节 涉外税收 7

第二章 增值税 9

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 10

增值税特点 10

增值税分类 13

增值税优点 14

增值税的产生 15

我国增值税的建立和发展 18

第二节 纳税人 22

增值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22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5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30

第三节 征税范围 31

货物与应税劳务 31

混合销售及兼营行为 32

部分货物及应税劳务征税规定 34

第四节 税率和征收率 36

增值税税率的特点 36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税率 38

增值税征收率 38

第五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49

销售额的确定 49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计算方法 53

简易计算方法 59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60

中外合作油(气)田开采的原油、天然气增值税特定计征办法 60

电力企业增值税特定计征办法 61

第六节 税收优惠 64

增值税优惠的种类 64

我国增值税优惠的具体规定 66

第七节 出口货物的增值税规定 74

出口退(免)税的范围 75

出口退(免)税的计算 76

出口退(免)税的申请办理程序 78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办法 82

第八节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地点 84

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84

增值税纳税地点 85

第九节 纳税申报 88

增值税纳税期限和税款报缴期限 88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报 89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报方法 96

第十节 会计处理 98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98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105

第十一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 106

增值税专用发票 106

专用发票的领购 113

专用发票的日常保管 115

专用发票的开具要求 116

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 118

专用发票开具时限 119

专用发票各栏填写方法 119

专用发票的法律责任 129

第三章 消费税 131

第一节 消费税概述 132

第二节 消费税的主要内容 133

纳税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 133

征收范围 136

税率 140

计税依据 144

纳税环节 151

减税免税 15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56

纳税地点 158

纳税期限及缴纳方法 159

第三节 征收管理 160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管理办法 160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管理 167

金银首饰消费税征收管理办法 168

第四节 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 177

计算方法 177

会计处理与实际应用 185

第四章 营业税 193

第一节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194

确定营业税征收范围的基本原则 194

营业税的具体征收范围 199

第二节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213

确定营业税纳税人的基本原则 213

纳税人 214

扣缴义务人 219

第三节 税目、税率和计税依据 221

确定计税依据的基本原则 223

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223

第四节 减免税规定和起征点 237

第五节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39

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一般规定 239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特殊规定 239

第六节 纳税地点 243

营业税纳税地点的一般规定 243

营业税纳税地点的特殊规定 243

第七节 应纳税额计算和会计处理 246

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46

纳税期限 247

营业税会计处理 247

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 250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251

企业所得税简介 251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251

第二节 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257

纳税人 257

征税对象 259

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259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方法 260

收入总额 261

成本、费用和损失 265

纳税调整项目 268

免税项目和准予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 276

第四节 资产的税务处理 280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280

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税务处理 288

存货的税务处理 291

第五节 税率 295

第六节 减免税规定 296

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概念 296

减免税的主要内容 296

减免税的管理 301

第七节 企业对外投资收入的税务处理 303

企业所得税的避免双重征税 303

联营分回利润、股息红利收入的税务处理 307

关联企业纳税调整 308

第八节 所得税会计 309

所得税会计的作用 309

所得税会计处理 311

第九节 企业清算所得税 314

清算的程序 315

清算所得的计算 315

第十节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316

汇算清缴的概念及存在问题 316

汇算清缴的改革 317

第六章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328

第一节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适用范围 329

纳税人 329

纳税义务的范围 333

应纳税所得的范围 334

税率 335

第二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336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原则 336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337

税法和会计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差异 338

应纳税所得额的核定 339

清算所得的计算 340

企业亏损的弥补 340

几种特殊业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341

第三节 营业收入的确认和成本、费用的列支 345

营业收入实现的确定 345

营业收入的抵减项目 347

不许一次列为成本、费用的项目 347

不许列为成本、费用和损失的项目 348

限定条件准予列支的项目 350

第四节 资产的税务处理 354

固定资产的认定和分类 354

固定资产的计价 354

固定资产的折旧 355

无形资产的计价与摊销 357

筹办费的范围和摊销 358

存货的认定和计价 358

第五节 关联企业的税务处理 359

关联企业的认定 359

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原则及举证、申报义务 360

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价格、费用调整 361

第六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纳税申报 362

应纳所得税额计算 362

缴纳办法 365

申报要求 366

帐簿凭证 367

第七节 投资所得 368

股息、红利 368

利息 369

特许权使用费 371

租金 374

其他所得 376

第八节 税收优惠 377

减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77

限定行业、项目定期减税、免税 382

再投资退税 386

地方所得税的减免 389

第九节 双重征税的消除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389

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抵扣法 389

对外国企业采用费用扣除方法 393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393

第十节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426

免税活动的范围 426

纳税业务活动的范围 427

应税收入额、所得额的核算 429

申报纳税 432

第十一节 国际运输业务 433

税法对国际运输收入征税的规定和计算 433

双边协定对国际运输收入的征免税规定 437

第七章 个人所得税 439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概述 440

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原则 440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442

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的简要历程 445

第二节 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 446

居民纳税人 446

所得来源地的判定 447

纳税义务的特殊处理 449

第三节 课税所得和适用税率 450

应纳税所得项目 450

所得项目的确定及所得的折算 452

各项应税所得的适用税率 454

第四节 减免税规定 457

免税所得项目 457

减税优惠 460

第五节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46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461

每次收入的确定 468

应纳税额的计算 469

我国个人所得税抵免方法的选择 470

境外已纳税额扣除限额的确定 471

第六节 征收方式和税款缴纳 473

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 473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 475

税款的缴纳 476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货币 478

第七节 违法行为的特殊处理 478

第八节 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和有关报表 480

第八章 资源税 481

第一节 资源税概述 482

资源税的定义和特点 482

资源税的沿革 483

资源税的作用 484

第二节 纳税人和税目、税率 485

纳税人 485

征收范围及税目 486

资源税的税额 489

第三节 课税数量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492

课税数量 492

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494

第四节 减免税规定 496

减税、免税 496

进、出口应税产品是否征收或退(免)资源税 497

第五节 征收管理 498

纳税地点 498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期限 498

资源税的代扣代缴 499

第六节 会计处理 500

资源税在会计处理方面的规定 500

资源税会计分录实例 501

第九章 城镇土地使用税 530

第一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概述 531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概念 531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范围 532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 532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532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 532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额标准 532

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计算方法 533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期限 533

第三节 减免税规定 534

第四节 会计处理 538

第十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 541

第一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概述 54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概念 54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 54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 542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543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 543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 543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计算方法 543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退税及减免税的规定 543

第三节 会计处理 544

第十一章 耕地占用税 546

第一节 耕地占用税概述 547

第二节 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549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 549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 549

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550

耕地占用税的计税依据 550

耕地占用税的税率 550

耕地占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551

第四节 减免税规定 552

耕地占用税的免税规定 552

耕地占用税减税规定 552

第五节 征收管理和会计管理 553

耕地占用税的征收 553

耕地占用税的减免申报 553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 554

耕地占用税征税办法 554

征收耕地占用税后原农业税计税基础的处理 555

耕地占用税的会计核算 555

第十二章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556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概述 557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概念 557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纳税人 558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征税对象 559

第二节 税目和税率 561

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适用税率的具体规定 561

对更新改造项目投资适用税率的具体规定 561

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款缴纳 572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计税依据 572

应纳税额的计算 574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纳税地点 576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纳税期限 576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纳税程序 577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缴税凭证 577

第四节 会计处理 579

第十三章 土地增值税 584

第一节 土地增值税概述 585

土地增值税的概念 585

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586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 586

土地增值税的征税对象 586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款缴纳 586

转让房地产收入的计算 587

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的计算 587

房地产的评估 590

土地增值税的适用税率 590

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方法 591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程序 592

土地增值税的缴纳期限和纳税地点 592

第三节 减免税规定 593

第四节 会计处理 594

第十四章 房产税 597

第一节 房产税概述 598

房产税的概念 598

房产税的征收范围 598

房产税的纳税人 599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款缴纳 599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599

房产税的税率 600

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600

房产税的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601

第三节 减免税规定 601

第四节 会计处理 603

第十五章 城市房地产税 605

第一节 城市房地产税概述 606

城市房地产税的概念 606

城市房地产税的纳税人 606

城市房地产税的征税对象 606

城市房地产税的减免规定 607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款缴纳 607

城市房地产税的计税依据 607

城市房地产税的税率 607

城市房地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607

城市房地产税的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608

第三节 会计处理 608

第十六章 车船使用税 610

第一节 车船使用税概述 611

车船使用税的概念 611

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人 611

车船使用税的征收范围 611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款缴纳 612

车船使用税的计算依据 612

车船使用税的税率 612

车船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613

车船使用税的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613

第三节 减免税规定 614

第四节 会计处理 615

第十七章 车船使用牌照税 617

第一节 车船使用牌照税概述 618

车船使用牌照税的概念 618

车船使用牌照税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人 618

车船使用牌照的减免税规定 618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款缴纳 619

车船使用牌照税的计税依据和税额标准 619

车船使用牌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620

车船使用牌照税的缴纳地点和期限 621

第三节 会计处理 621

第十八章 印花税 622

第一节 印花税概述 623

印花税的概念 623

印花税的征收范围 623

印花税的纳税人 624

第二节 税目和税率 624

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款缴纳 626

应纳税额的计算 626

印花税的纳税时间和纳税地点 629

印花税的缴纳方式 630

印花税的特殊处罚规定 630

第四节 减免税规定 631

第五节 会计处理 637

第十九章 契税 639

第一节 契税概述 640

第二节 纳税人和征收范围 642

契税的纳税人 642

契税的征收范围 642

契税的减免 643

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款缴纳 643

契税的计税依据 643

契税的税率 644

契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644

契税的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 645

第四节 会计处理 645

第五节 征收管理 646

纳税申报 646

纳税鉴定 647

税款征收 647

第二十章 屠宰税 648

第一节 屠宰税概述 649

屠宰税的概念 649

屠宰税的纳税人 649

屠宰税的扣缴义务人 650

屠宰税的纳税环节 650

屠宰税的减免规定 650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款缴纳 651

屠宰税的计税依据 651

屠宰税的税率和计税方法 651

屠宰税的纳税时间和纳税地点 652

第三节 会计处理 652

第二十一章 筵席税 654

第一节 筵席税概述 655

筵席税的概念 655

筵席税的征收范围 655

筵席税的纳税人 656

筵席税的代征代缴义务人 656

地方管理筵席税的权限 656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656

筵席税的计税依据 656

筵席税的征税起点和适用税率 657

筵席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657

第三节 会计处理 657

第二十二章 农业税 659

第一节 农业税概述 660

农业税的特点 660

农业税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661

第二节 纳税人和课税对象 663

纳税人 663

课税对象 665

第三节 计税收入的计算和税率 665

农业税计税收入的计算 665

农业税的税率 666

农业税地方附加 667

第四节 减免税规定 668

优待减免 668

灾歉减免 668

社会减免 669

第五节 征收管理 669

农业税的计算与征收任务的分配 669

征收形式 670

纳税地点 670

征收办法 671

征收时间 671

违章处理 671

第二十三章 农业特产税 672

第一节 农业特产税概述 673

农业特产税的概念 673

农业特产税与农业税的区别与联系 673

农业特产税的意义 674

农业特产税的特点 675

第二节 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676

纳税人 676

征收范围 677

第三节 税目和税率 678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款缴纳 679

农业特产税的计税依据 679

农业特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680

农业特产税地方附加 680

农业特产税的缴纳 680

第五节 减免税规定 681

第六节 征收管理 682

农业特产税的征收方式 682

农业特产税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 683

农业特产税应税产品外运税收管理证明 683

做好农业特产税征收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684

第二十四章 牧业税 685

第一节 牧业税概述 686

牧业税的概念 686

牧业税的立法 686

牧业税的政策 687

牧业税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人 688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688

牧业税的计税依据 688

牧业税的税率 689

牧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689

牧业税地方附加 689

第三节 减免税规定 689

第四节 征收管理 690

征收形式 690

征收时间 691

征收方法 691

第二十五章 关税 692

第一节 关税概述 693

第二节 税率 694

关税税率的种类 694

关税税率的适用 695

第三节 计税方法和纳税期限 696

第四节 减免税规定 698

第五节 保税制度 699

保税仓库 699

保税工厂 700

保税区 700

第六节 特别关税 701

第七节 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 702

纳税人 702

税目和税率 702

计税方法 703

免税规定 703

第八节 船舶吨税 704

纳税人和计税依据 704

税额标准和计税方法 704

纳税申报 705

免税规定 706

第二十六章 其他税费 707

第一节 遗产税 708

第二节 证券交易税 709

第三节 教育费附加 709

第四节 矿区使用费 710

第五节 文化事业建设费 710

第二十七章 主要税收优惠 712

第一节 农、林、牧、渔、水利等部门的主要税收优惠 713

第二节 能源、交通、邮电等部门的主要税收优惠 715

第三节 科技、教育、文化、宣传、卫生、体育等部门的主要税收优惠 716

第四节 与民政、民族有关的主要税收优惠 720

第五节 第三产业的主要税收优惠 721

第六节 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有关的主要税收优惠 723

第七节 主要的区域性税收优惠 724

第八节 与进出口有关的主要税收优惠 726

第九节 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员的主要税收优惠 728

第十节 外交税收豁免 731

第二十八章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733

第一节 税收执法依据 734

第二节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税务登记 734

开业登记 735

税务登记证件 736

变更登记 736

停业、复业登记 737

注销登记 737

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738

登记核查 738

第三节 帐簿、凭证和发票管理 739

发票的基本联次 740

发票的基本内容 740

发票的印制 741

发票的领购 741

发票的开具 742

发票的保管 743

发票的检查 743

第四节 纳税申报 744

第五节 税款征收 744

第六节 税务检查和稽查 749

税务检查 749

税务稽查 750

第七节 法律责任 753

第二十九章 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 762

第一节 税务行政复议 763

复议范围 763

复议管辖 763

复议机构 764

复议参加人 764

申请与受理 765

审理与决定 766

海关复议程序 767

第二节 税务行政诉讼 767

诉讼范围 767

诉讼管辖 768

诉讼参加人 769

原告和被告的权利与义务 769

审理与判决 770

第三十章 财政、税务、海关机构和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773

第一节 财政、税务、海关机构 774

财政部 774

国家税务总局 774

省以下税务机构 776

海关总署 777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778

第二节 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