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专题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胥佩兰,梁振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00012645
  • 页数:361 页
图书介绍:

专题一 中国的基本国情 1

一、中国封建社会 1

(一)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封建统一国家的形成 1

(二)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4

(三)封建社会的衰落 7

(四)世界资本主义的崛起 9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

(一)19世纪中下叶的中国悲剧 11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14

(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 20

(四)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 26

(五)近代中国的国际环境 28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2

专题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37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革命必然的递嬗选择 38

(一)农民革命的伟大功勋与局限 38

(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短暂的前奏 43

(三)三民主义旗帜下的革命高潮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 48

(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革命新局面的开创 54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两种命运和前途决战的历史结果 58

(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全国独裁黑暗统治的建立 58

(二)民主党派的奋起与选择 61

(三)共产党通过同国民党血与火的较量把中国引向了光明 65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巩固植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辉煌成就 72

(一)真正民主的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创立 72

(二)中国的巨大变迁 78

专题三 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苏联的关系及其独立自主的发展历程 83

一、共产国际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83

(一)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帮助 85

(二)由共产国际直接导致的右和“左”的错误及严重危害 97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立自主主张和伟大实践 105

二、共产国际解散后苏联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与作用 110

(一)中国共产党抵制苏联干涉内政将中国革命引向彻底胜利 111

(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和苏联对中国“一五计划”的援助 113

(三)反对苏联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斗争 115

(四)中国共产党纠正“左”倾思想和对独立自主原则的新发展 117

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119

专题四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统一战线 122

一、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 122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 122

(二)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 123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 124

(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125

(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31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34

(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41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 146

(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曲折发展 146

(二)过渡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48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152

四、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 157

(一)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点 158

(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158

(三)必须有牢固的政治基础才能保证统一战线的正确方向 159

(四)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把党的奋斗纲领同统一战线原则统一起来 160

专题五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创 161

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161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革命道路的基本原理 162

(二)列宁关于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贡献 164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66

(一)城市武装起义道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碰壁 166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创 170

(三)新道路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的运用和发展 179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道路理论的新贡献 182

(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183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特色 184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制度的确立 187

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客观历史必然性 187

(一)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对社会主义的第一次选择 187

(二)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第二次选择 190

(三)民主革命胜利后全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选择 193

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政治前提 195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97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9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06

(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 206

(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理的特殊表现形式 207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9

专题七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 213

一、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13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214

(二)探索的开始和初步的成果 216

(三)曲折中发展 219

(四)严重的挫折 225

(五)两年徘徊 227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确立 229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29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内容 23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初步形成 235

(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现实意义 239

三、主要经验教训 243

(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国情 243

(二)必须完整地准确地认识和运用马列主义 245

专题八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反思 249

一、“文革”发生的原因 249

(一)毛泽东对政治形势的错误判断 249

(二)社会历史原因 251

(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推波助澜 254

二、“文革”中抵制和反对内乱的斗争 257

(一)初期的抵制 257

(二)“二月抗争” 260

(三)批判极“左”思潮——结束内乱的初步尝试 263

(四)全面整顿的提出与实施 266

(五)“四五运动” 269

三、“文革”后的拨乱反正 272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拨乱反正的思想理论基础 272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面纠正“文革”错误的开始 275

(三)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公布——从乱到治的基本完成 276

四、历史的启示 278

(一)防止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左”和右的偏移 278

(二)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280

(三)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 281

专题九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284

一、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284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党的一般原理及实践 284

(二)列宁和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体系的形成 289

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94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特殊历史条件 294

(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本实践 295

(三)中国特色的建党理论 305

三、增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09

(一)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特点和党建的基本任务 309

(二)党建新路子的探索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新发展 312

专题十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318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18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这一理论本身所固有的特征 318

(二)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长期痛苦求索的最终选择 322

(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 327

二、毛泽东思想的渊源 330

(一)毛泽东思想直接的理论来源和前提是马克思主义 330

(二)毛泽东思想也包含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借鉴与改造 334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36

(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7——1927.7) 336

(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1927.7——1935.1) 337

(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1945.12) 344

(四)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6—— ) 347

四、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348

(一)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 348

(二)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 350

(三)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运用和不断发展毛泽东思想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