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提升武汉城市竞争力的战略背景 1
1.1 世界经济全球化 1
1.2 中部崛起的战略 7
1.2.1 中部崛起的压力:地区之间差距增大 8
1.2.2 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持措施提供机遇 11
1.2.3 中部崛起的措施:大力发展制造业 20
1.3 “十一五”总体规划 25
1.3.1 “十五”的坚实基础 26
1.3.2 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7
1.3.3 关键在于发展制造业 30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 33
2.1 现代制造业 33
2.1.1 制造业的概念 33
2.1.2 制造业的分类 34
2.1.3 制造业的特点 36
2.1.4 现代制造业 38
2.2 城市竞争力 39
2.2.1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 39
2.2.2 城市竞争力的模型 42
2.2.3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 48
2.3 制造业发展与城市竞争力 50
2.3.1 企业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 50
2.3.2 产业竞争力 57
2.3.3 制造业发展与城市竞争力 60
2.4 研究的方法 65
2.4.1 城市定位理论 65
2.4.2 价值链理论 72
第三章 武汉城市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81
3.1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要素和指标体系 81
3.2 武汉城市竞争力的国内比较 84
3.2.1 2003年度武汉城市竞争力分析 84
3.2.2 2004年度武汉城市竞争力分析 86
3.2.3 2005年度武汉城市竞争力分析 87
3.2.4 2006年度武汉城市竞争力分析 90
3.3 研究结论与启示 95
第四章 制造业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分析 96
4.1 制造业与城市产业集群竞争力 96
4.2 制造业与城市产业的关联分析 96
4.3 重点城市剖析 103
4.3.1 长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03
4.3.2 长沙——化学、烟草制造业 103
4.3.3 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05
4.3.4 大连——通用设备制造业 105
4.3.5 广州——纺织业、橡胶制品业 106
4.3.6 南京——废气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07
4.3.7 青岛——橡胶制品业 108
4.3.8 上海——均衡性发展 109
4.3.9 深圳——家具制造业 110
4.3.10 郑州——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11
4.3.11 石家庄——食品制造业 112
4.3.12 西安——机械设备和医药制造业 113
4.3.13 成都——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14
4.3.14 武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和医药制造业 115
4.4 基本结论 118
第五章 武汉制造业的历程与现状分析 120
5.1 发展历史回顾 120
5.2 经济结构分析 123
5.2.1 产业分布结构 123
5.2.2 经济成分结构 129
5.2.3 人才分布结构 131
5.3 经济创造能力 133
5.3.1 发展速度 133
5.3.2 经济效益 138
5.3.3 经济效率 145
5.3.4 就业吸纳率 151
5.3.5 国际竞争力 152
5.3.6 研究结论 161
5.4 数学模型分析 164
5.4.1 对经济的贡献 164
5.4.2 对税收的贡献 169
5.4.3 对就业的贡献 171
5.5 科技活动分析 175
5.5.1 科技活动投入 175
5.5.2 科技活动产出 177
5.5.3 比较研究分析 178
5.6 比较优势分析 179
5.6.1 交通区位优势 181
5.6.2 科技教育优势 182
5.6.3 商贸金融优势 183
5.6.4 相关产业优势 184
5.6.5 相关政策优势 185
5.7 存在问题分析 186
5.7.1 名牌产品企业缺乏 186
5.7.2 自主知识产权较少 187
5.7.3 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188
5.7.4 制造业规模不够大 189
5.7.5 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190
5.7.6 国企改革步伐较慢 191
5.7.7 民营经济发展缓慢 191
5.7.8 产业人才流失严重 192
第六章 发展先进制造业 提升武汉城市竞争力 193
6.1 武汉城市的定位 193
6.1.1 历史沿袭 194
6.1.2 逻辑判据 195
6.1.3 现实依据 197
6.1.4 城市定位 198
6.2 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199
6.3 提升武汉城市竞争力的战略构想 209
6.3.1 指导思想 209
6.3.2 指导原则 210
6.3.3 发展模式 214
6.3.4 战略目标 216
6.3.5 战略布局 216
6.4 武汉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具体策略 223
6.4.1 宏观政策 223
6.4.2 微观策略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