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 迈向新世纪的挑战与回应 1
序言 10
第一章 仁爱世界 儒者胸怀——孔子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3
君子:理想人格的象征 3
求仁:实现人格理想之路 9
孔子人生理论与精神的现代价值 14
第二章 静虚淡泊 返璞归真——老子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21
人生理想:“赤子”与“婴儿” 21
人生智慧:“柔弱胜刚强” 28
老子人生理论与精神的现代价值 35
第三章 摩顶放踵 赴汤蹈火——墨子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42
人生抱负:“利天下为志” 43
人生态度:“强力”与“非命” 48
墨子人生理论与精神的特色 54
第四章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孟子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62
人皆可以为尧舜 63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69
孟子人生理论与精神的现代启迪 77
第五章 重生厌世 安时处顺——庄子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81
貌似无情却有情 82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89
泯灭“物我”,忘怀“自我” 94
庄子人生理论及精神的历史影响与现代价值 101
第六章 宇宙之光 万物之灵——荀子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110
人最为天下贵 110
文理隆盛,化性起伪 118
荀子人生理论与精神的特色 124
第七章 风波迭起 直面人生——韩非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131
惨淡的人生世相 132
戴着镣铐跳舞 141
韩非人生理论与精神的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147
第八章 天人感应 规行矩步——董仲舒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157
人生追求:循天之道 157
人生修养:为善之道 165
董仲舒人生理论与精神的实质和现代意义 169
第九章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魏晋时期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173
忧患意识与悲凉人生 173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179
魏晋人生理论与儒、道人生理论之比较 188
第十章 从心而动 从性而游——《列子》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196
生死观:不求长生亦不求速死 196
人生观: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 202
《列子》人生理论与精神的特色 209
第十一章 无我无欲 自然清静——佛教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215
茫茫苦海,何处是岸 215
涅槃妙境,极乐世界 220
啸吟风月,怡情适意 224
佛教人生理论与精神的现代评价 233
第十二章 福禄双全 成仙了道——道教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237
画符念咒,祛灾免祸 237
长生久视,羽化登仙 243
道教人生理论与精神的现代价值 252
第十三章 笑傲王侯 穷忧黎元——李白、杜甫的人生精神与人生实践 257
仙风道骨,狂放不羁 257
忧国忧民,“物性难夺” 264
李白、杜甫人生精神的现代价值 268
第十四章 超然达观 随遇而安——苏轼的人生精神与人生实践 271
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 271
乐观旷达,随缘自适 277
吐故纳新,平和宁静 283
苏轼人生精神与人生实践的现代意义 287
第十五章 直参本体 窒息人欲——朱熹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290
天理与圣人 291
格物与致知 297
至诚与主敬 301
朱熹人生理论精神的实质及其现代透视 307
第十六章 破除偶像 惊世骇俗——王阳明和王学左派的人生精神与人生实践 312
显露良知,明哲保身 312
疏狂狷介,异端之尤 321
风流倜傥,卓尔不群 326
王阳明和王学左派的人生精神及其现代评价 331
第十七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初实学家的人生精神与人生实践 337
经世致用,注重力行 337
性与习成,理欲统一 343
清初实学家人生精神与人生实践的现代价值 348
第十八章 去苦求乐 实现“大同”——康有为、谭嗣同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352
张扬人性,肯定人欲 353
痛斥名教,共趋大同 358
博爱平等,文明进化 366
康、谭人生理论与精神的现代价值 372
第十九章 探寻真理 服务社会——孙中山的人生理论与精神 378
百折不挠,奋发向上 378
天下为公,互助服务 384
孙中山人生理论与精神的现代价值 394
再版后记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