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矿区地质概况、资源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
第二节 个旧矿区的地质工作及其发展 7
第二章 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的区域地学背景 9
第一节 由不同地质构造体及不同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交汇所形成的良好地质区位条件 9
一、处于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 9
二、处于多条深大断裂的交汇部位 11
三、区域地球物理场及其反映的深部构造特征 11
四、处于几个地球化学场的交汇部位 13
第二节 由前华力西期构造层所形成的成矿基础 14
第三节 右江陆缘盆地南盘江凹断褶束的构造运动、热事件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17
一、华力西期的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17
二、印支期的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18
三、燕山期以来的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 21
第三章 个旧矿区成矿环境、控矿因素及控矿模式 22
第一节 个旧矿区地层及其容矿性 22
一、个旧矿区地层概述 22
二、矿区个旧组地层岩性特征 24
三、个旧组沉积旋回及古地理环境 25
四、个旧组地层岩性的地球化学及物理机械性质 29
五、地层控矿性 33
第二节 矿区的岩浆活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38
一、深源岩浆系列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38
二、个旧重熔花岗岩系列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性 56
第三节 矿区构造概述 101
一、北东向构造 101
二、近东西向构造 103
三、北西向构造 104
四、南北向断裂 104
第四节 控矿模式——控矿体系和控矿构式 104
一、控矿体系 105
二、控矿构式及其控矿性 105
第四章 矿床类型和成矿作用 108
第一节 矿物及成矿阶段 108
一、矿物 108
二、成矿阶段 108
第二节 成矿作用和矿床类型划分 111
第三节 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理探讨 112
一、锡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 112
二、铜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 116
三、铅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 116
四、花岗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 119
五、硫源 120
第五章 矿床实例 125
第一节 石英脉黑钨矿床 125
一、矿床地质环境 125
二、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富集规律 125
三、矿石矿物组合 126
第二节 电气石细脉带锡矿床 126
一、矿脉的种类及矿物组合 127
二、矿脉的形态及产状 127
三、矿床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 128
第三节 花岗岩接触带锡铜多金属矿床 128
一、花岗岩地质特征简述 128
二、成矿阶段划分 129
三、主要有益组分共生组合与矿石建造 130
四、矿体产状、形态及其控制因素 130
五、围岩蚀变及找矿标志 131
第四节 层间氧化矿床 132
一、高松矿田芦塘坝层间氧化矿床 132
二、马拉格层间氧化矿床 135
第五节 断裂带银铅锡矿床 138
一、龙树脚断裂地质特征 138
二、矿体分布特征及控制条件 138
三、矿石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 139
四、找矿标志 141
第六节 含锡白云岩锡矿床 141
一、矿脉组合类型及矿体形态 141
二、成矿作用及有益组分分布规律 142
三、矿床成矿规律 142
第七节 变基性火山岩铜矿床 143
一、变基性火山(次火山岩)的地质特征 143
二、矿体地质特征 144
三、矿石矿物组成及金属赋存状态 144
四、矿体分布规律 145
第六章 矿床勘探方法 146
第一节 矿床的产出特点 146
一、矿体形态分类 146
二、锡矿体形态特点 151
第二节 个旧锡矿床(体)品位数学特征 154
一、锡、铅品位统计分布特征 154
二、锡品位自然分布特征 155
第三节 锡矿体的规模数学特征 160
一、面积统计特征 160
二、矿体的形态结构数学特征 161
第四节 个旧矿区矿床勘探类型 165
一、勘探网的抽稀实验与勘探误差演化规律 166
二、矿床勘探的数学模型 168
第五节 综合评价、综合勘探 173
一、个旧矿区主、共、伴组分矿产基本情况 173
二、共生和伴生元素矿产综合评价要求及主要工作方法 173
三、矿体圈定原则 177
四、矿体储量计算 178
第六节 最优勘探方案 179
一、勘探手段 179
二、勘探程序、勘探网度、网型 180
三、勘探程度 181
四、勘探时间 182
五、勘探方案的经济效果比较 182
主要参考文献 184
英文摘要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