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心理学证据 1
1.1 引言 1
1.2 构成语言能力的基本认知能力 2
1.3 各种认知能力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语言学的启发 15
1.4 结语 22
2 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 24
2.1 引言 24
2.2 生成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25
2.3 语言符号的非离散性 26
2.4 语法结构的非递归性 29
2.5 语法结构的现实理据与约定俗成性 32
2.6 对共时应用和历史发展的违背 35
2.7 语法结构的有限与具体表达的无限 37
2.8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创新观 40
2.9 结语 41
3 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质 43
3.1 引言 43
3.2 两种关于语法形成机制的假说 44
3.3 来自儿童语言习得的启示 47
3.4 从语法的历时属性看 52
3.5 从语法的共时属性看 58
3.6 结语 62
4 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 64
4.1 引言 64
4.2 生成语言学派所提假设中的问题 65
4.3 “糅合”假设的问题 67
4.4 “王冕死了父亲”之类用法产生的动因 74
4.5 类推的条件 85
4.6 结语 86
5 语言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88
5.1 引言 88
5.2 科学概念和规律形态 89
5.3 语言规律的四种形态 91
5.4 规律的类型与语言学流派 96
5.5 结语 99
6 语法结构之间的功能交叉 100
6.1 引言 100
6.2 语法标记之间的功能交叉 101
6.3 语法功能交叉的原因及其理论蕴含 112
6.4 结语 119
7 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 121
7.1 引言 121
7.2 构式语法创立的历史背景 122
7.3 构式语法的进步 124
7.4 构式语法的局限性 131
7.5 结语 137
8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 139
8.1 引言 139
8.2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 141
8.3 相关的理论问题 149
8.4 结语 152
9 语法结构的意义与功能 154
9.1 引言 154
9.2 构式语法理论的问题 155
9.3 语法结构的功能差别 159
9.4 结构的功能差别及其理论意义 164
9.5 结语 167
附录一:质疑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科学性 168
附录二:自然科学方法与语言学理论建设 194
附录三:生成语言学研究实践中的问题 204
参考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