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与心理健康 3
一、现代社会生活对心理的影响 3
二、现代社会对心理素质的要求 5
三、现代人对心理的关注 6
第二节 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7
一、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7
二、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发展 8
三、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8
四、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8
五、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确立献身科学的理想目标 8
第三节《大学生心理行为指导的基本内容 9
一、介绍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般知识 9
二、剖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1
三、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11
四、探讨大学生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12
第四节《大学生心理行为指导》的学习要求 13
一、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 13
二、学会心理自我调适方法 14
三、仔细做好各项心理测验 14
四、主动参与团体行为训练 15
五、积极探讨人的全面发展 16
第一节 心理与心理健康 22
一、关于心理的一般概念 22
二、关于行为的一般概念 24
三、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24
四、心理健康的涵义 26
第二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7
一、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27
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29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1
第三节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33
一、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33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36
第四节 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 39
一、注意心理卫生 39
二、调整曲解认知 40
三、完善防御机制 41
四、求助心理辅导 42
附 心理测验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43
第一节 关于个性的一般概念 53
一、个性的含义 53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54
三、个性的层次和结构 56
四、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56
第二节 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58
一、遗传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先天因素 58
二、家庭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第一基地 59
三、学校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大本营 60
四、社会生活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61
第三节 大学生的气质、性格与能力 62
一、大学生的气质特点 62
二、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64
三、大学生的能力特点 66
第四节 正确对待自己的个性 67
一、良好个性的内容 68
二、良好个性的塑造 69
附 心理测验量表:《气质自测量表》和《由颜色判别你的个性喜好》 70
第一节 自我意识及其发展过程 78
一、意识与自我意识 78
二、自我意识的特点 78
三、自我意识的构成 79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81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83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成熟 83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 84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86
第三节 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与途径 87
一、自我意识对于大学生的作用 87
二、大学生中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88
三、如何确立健全的自我意识 91
附 心理测验量表:《你自我悦纳吗?》 92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98
一、情绪与情感的一般概念 98
二、情绪的产生 99
三、情感的类型 99
四、情绪的作用与影响 101
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与情感 105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征 105
二、大学生的情感特征 106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障碍 107
第三节 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控 109
一、不良情绪的宣泄 109
二、不良情绪的调节 110
三、情感的理性控制 112
附 心理测验量表:《情绪健康自测》和《情绪稳定性自测》 113
第一节 思维与思维方式 121
一、什么是思维 121
二、思维的种类 123
三、思维的品质 125
四、思维的方式 126
第二节 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培养 129
一、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129
二、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32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134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134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35
三、创造者的思维特点 136
四、灵感的特点与灵感的捕获 137
五、常用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139
第四节 成功者的思维方式 142
一、期待理论 142
二、成功思维方式的培养 143
附 心理测验量表:《创造力测验》 147
第一节 学习概述 154
一、学习的内涵 154
二、学习的类型 156
三、大学生的学习及特点 157
第二节 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 159
一、智力与学习 159
二、智力测验与智商 163
三、智力差异与影响智力的因素 164
四、大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165
第三节 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167
一、非智力因素的构成及对学习的作用 167
二、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关系 170
第四节 发展智能水平 提高学习效率 172
一、智力的开发与训练 172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75
三、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176
附 心理测验量表:《测测你的学习方式属于什么类型》 179
第一节 人际交往及其基本要素 184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184
二、人际交往的特点 184
三、人际交往的基本要素 186
第二节 大学生交往心理的特征 187
一、大学生交往观念的特征 187
二、大学生交往行为的特征 188
三、大学生交往心理的特征 190
第三节 大学生中常见的交往心理障碍 190
一、交往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190
二、个性心理品质引起的心理障碍 193
三、常见的交往心理障碍类型 194
第四节 交往心理障碍的排除 196
一、交往方法的学习 196
二、交往行为的训练 199
三、交往心理的调适 202
附 心理测验量表:《你善于交际吗?》 204
第一节 恋爱心理的形成因素 211
一、性的成熟是恋爱心理产生的生理基础 211
二、社会环境是恋爱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213
三、异性素质是引起恋爱心理的直接动力 214
四、生活实践是恋爱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外在条件 215
第二节 恋爱心理的发展过程 216
一、始恋——体验到异性的魅力 216
二、依恋——朦胧的相互吸引 218
三、爱恋——产生了爱的冲动 218
四、相恋——建立了恋爱关系 219
第三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220
一、追求爱情的情感因素 220
二、崇尚爱情的浪漫色彩 221
三、注重爱情的近期效应 221
四、恋爱观念的求新求异 222
第四节 保持良好的恋爱心理状态 223
一、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念 223
二、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225
三、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226
四、进行理智的情绪调控 227
五、排除有害的心理障碍 229
附 心理测验量表:《你的恋爱观正确吗?》 231
第一节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238
一、奉献与专业思想 238
二、实用与功利倾向 239
三、自主与积极态度 240
四、竞争与冒险意识 241
五、自信与自我肯定 242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形成 243
一、社会环境 243
二、家庭条件 245
三、个体差异 246
第三节 大学生中常见的择业心理障碍 248
一、“怀才不遇”心理 248
二、“攀高嫉妒”心理 249
三、“恐惧焦虑”心理 249
四、“自卑依赖”心理 250
五、“盲目从众”心理 250
第四节 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 251
一、合理定位择业目标 251
二、随时调适心理冲突 252
三、学会运用择业技巧 254
四、及时排除心理障碍 256
附 心理测验量表:《职业适合度自测量表》 257
第一节 如何判断异常心理 264
一、个体标准 264
二、群体标准 264
三、社会适应标准 265
四、医学标准 265
第二节 异常心理的由来 266
一、生物因素 266
二、心理因素 267
三、社会因素 267
第三节 异常心理的类型和应对方法 268
一、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68
二、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69
三、心境障碍 269
四、应激相关障碍 269
五、神经症 272
六、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278
七、人格障碍 280
八、性心理障碍 284
主要参考书目 288
后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