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Abstract 6
导言 14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使用方式 14
二、问题的缘起 17
三、中心论点 19
四、结构安排 21
第一节 成因 26
一、要素积累 26
二、技术进步 30
三、制度创新 33
第二节 结果 39
一、主流观点 39
二、本书观点 41
第三节 形成机制 50
一、生产力因素与宏观经济长期变动结果 50
二、制度与要素生产效率发挥程度 54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 63
第二节 索洛一斯旺模型 66
一、基本假定 66
二、生产函数 69
三、不存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74
四、人口增长 83
五、外生技术进步 85
第三节 拉姆齐模型 93
一、经济均衡条件 94
二、消费者最大化行为 95
三、厂商最大化行为 107
四、基本微分方程 108
五、动态分析 110
第四节 形成机制 115
一、静态分析 116
二、动态分析 119
第一节 琼斯—真野惠里模型 134
一、假设条件 135
二、模型分析 136
第二节 雷贝洛模型 140
一、假设条件 140
二、模型分析 141
第三节 形成机制 145
一、琼斯—真野惠里模型 145
二、雷贝洛模型 148
第一节 罗默的知识外部性增长模型 152
一、假设条件 153
二、生产函数 153
三、模型分析 158
第二节 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增长模型 162
一、假设条件 163
二、模型分析 167
第三节 罗默的内生技术进步增长模型 172
一、市场结构 172
二、生产函数 175
三、模型分析 178
第四节 形成机制 183
一、静态分析 183
二、动态分析 185
第一节 简单的刘易斯模型 190
一、假设条件 190
二、模型分析 195
三、形成机制 199
第二节 扩展的刘易斯模型 204
一、假设条件 204
二、现代部门劳动供给弹性的决定 205
三、形成机制 208
第一节 利本斯坦和罗森斯坦—罗丹模型 218
一、假设条件 218
二、形成机制 219
第二节 纳克斯模型 225
一、假设条件 225
二、模型分析 228
第三节 赫尔希曼模型 231
一、假设条件 231
二、模型分析 232
第一节 新兴古典经济学简介 238
一、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 238
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若干基本范畴 242
第二节 杨—博兰德模型 248
一、假设条件 248
二、消费者—生产者的决策 249
三、分工演进与经济增长(发展) 251
第三节 形成机制 253
一、杨—博兰德模型的形成机制 253
二、关于形成机制的小结 255
结束语:两大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258
一、两大体系的形成 258
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262
三、发展经济学 269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