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第二节 概念界定 4
一、农业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 4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 4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5
一、研究思路 5
二、研究方法 6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7
第二章 中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 13
第一节 国外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14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14
二、西方经济学者的观点 15
第二节 国内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21
一、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21
二、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 22
三、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23
四、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 26
第三章 托达罗模型的基本思想及模型的借鉴与反思 29
第一节 托达罗模型的基本思想与政策含义 30
一、托达罗模型的基本思想 30
二、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 32
第二节 托达罗模型的借鉴与反思 34
一、托达罗模型的积极意义 34
二、托达罗模型的反思 34
第三节 托达罗模型对促进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含义 38
一、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制约因素 38
二、利用修正的模型引导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41
第四章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5
第一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 46
第二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 49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动力 49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动力 50
第三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情况 53
一、转移的总量 54
二、转移的规模 54
三、转移的区域 54
第四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结构分布 54
一、性别结构 54
二、年龄结构 54
三、婚姻状况 55
四、文化结构 55
五、行业分布结构 56
六、地域分布结构 57
第五节 转移劳动力的收入及分配状况 57
一、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57
二、外出务工收入的分配 58
第六节 转移劳动力的生活与工作状况 58
一、转移劳动力的生活状况 58
二、转移劳动力的工作状况 58
第七节 转移劳动力的权益状况 59
一、就业权益状况 59
二、劳动合同签订状况 59
三、社会保障状况 60
四、法律维权状况 60
第八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60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60
二、解决措施 61
第五章 国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借鉴 63
第一节 英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64
一、英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 64
二、影响英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65
三、英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 67
四、英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7
第二节 美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68
一、美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程 68
二、美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69
三、美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 70
第三节 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71
一、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71
二、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 74
第四节 韩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75
第五节 国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的启示 75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要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为前提 75
二、重视农业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会产生积极影响 76
三、适合国情的土地政策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76
第六章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Ⅰ:乡镇企业集约化发展 77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历史贡献 78
一、乡镇企业拓宽了农村就业门路,促进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78
二、乡镇企业促进了经济增长 79
三、乡镇企业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80
四、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1
第二节 乡镇企业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81
一、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状况 81
二、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的障碍 82
第三节 乡镇企业发展构想 85
一、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乡镇企业 86
二、促进乡镇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 86
三、提升乡镇企业素质 88
四、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环境 89
第七章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Ⅱ: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91
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92
一、改革开放前的缓慢发展时期 93
二、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时期 93
第二节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94
一、城市化推动劳动力转移 94
二、城市化发展的滞后影响劳动力转移 95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了城市的聚集效应 97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比较 97
一、小城镇模式 98
二、大中城市模式 100
第四节 城市化的发展构想 101
一、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 101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103
三、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104
四、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06
第五节 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思路 107
一、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状况 107
二、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思路 108
第八章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Ⅲ:农业内部结构调整 115
第一节 农业内部结构 116
一、中国农业内部结构的现状 116
二、中国农业内部结构面临的问题 119
第二节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 121
一、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目标 122
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原则 122
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思路 123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 125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意义 125
二、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6
第四节 农业集约化发展 129
一、农业集约化有利于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 129
二、农业集约化发展的方向 129
三、中国农业集约化发展的思路 129
第九章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Ⅳ:农村人力资本的培育 131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 132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32
二、人力资本的内涵及特征 133
三、人力资本投资包含的内容 134
第二节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及成因 134
一、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 134
二、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的成因 135
第三节 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就业的关系 136
一、人力资本水平对劳动力流动产生影响 136
二、人力资本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137
三、劳动力流动带来人力资本积累 137
第四节 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培育 138
一、人的健康和耐久力的形成 138
二、人的素质和技能的形成 139
第五节 农村潜在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培育 142
一、“二代城市移民”的特点 142
二、“二代城市移民”面临的问题 142
三、“二代城市移民”人力资本的培育 145
第十章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Ⅴ:社会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147
第一节 户籍制度 148
一、历史上的户籍制度及其特征 148
二、现行的户籍制度 149
三、户籍制度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150
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151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 153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53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154
三、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原因 158
四、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160
第三节 劳动用工制度 162
一、对农民工的用工现状及原因 162
二、规范劳动用工制度 162
三、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 164
第四节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165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 165
二、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及原因 166
三、保障失地农民就业 167
四、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167
第五节 农村服务体系的构建 168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168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168
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169
附录1 前期研究成果 170
解决“三农”问题应正视的八大矛盾 170
新农村建设应处理好九大关系 178
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184
应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189
农村劳动力在成本收益下的转移 196
附录2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调查问卷 201
参考文献 205
后记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