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1
中文版序 1
鸣谢 1
导论 1
上篇 经济变化前言:比较经济史与发展问题 3
第一章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 6
一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化诸问题 6
二 近代早期欧洲经济成长的动力 9
三 斯密型动力在中国 11
四 对斯密型动力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14
五 斯密与马尔萨斯:中国与古典经济学 22
六 结论 28
第二章 近代早期欧洲与明清时期中国工业扩展的动力 30
引言 30
一 西欧的农村工业与人口变化 31
二 中国的农村工业与人口变化 34
三 从原始工业化到工业化 37
四 原始工业化与工业化之比较 41
五 欧亚各地对于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增长极限”的不同反应 46
六 技术变化的力量与历史发展的机遇 48
第三章 从欧洲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史与经济发展 52
一 20世纪的中国经济 52
二 企业的组织变化在中国与欧洲的作用 53
三 中国农业经济中的斯密型动力与马尔萨斯型动力 56
四 民国时代中国经济成长的空间层面 59
五 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67
六 从欧洲经济史和发展经济学中所获得的更多教训 69
七 经济史与经济发展 72
中篇 国家形成前言:欧亚国家的形成 77
第四章 近代国家形成的方向 80
引言 80
一 早期帝国的形成及其遗产 82
二 以长期的眼光看近代国家形成 85
三 欧洲的国家形成 89
四 中国的国家形成 91
五 从欧洲的角度看中国的国家形成 95
六 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一种中国国家形成观 98
七 结论 103
第五章 近代国家形成中的意识形态与制度机构 105
引言 105
一 近代早期欧洲及明清时期中国内部的国家-经济关系 106
二 民族国家与农业帝国形成中的中央集权及地方秩序 108
三 中国与西欧的地方秩序诸问题 110
四 18世纪对中央控制之追求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17
五 农业帝国之滑入近代以及“公众领域”和“市民社会”的出现 123
第六章 1850年以后近代国家的形成 128
一 近代世界中的冲突 128
二 19世纪中国的国家形成 129
三 20世纪中国国家形成的轨迹 132
四 从历史的角度看1949年以后的中国国家 136
五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 142
六 中国国家的延续 145
七 结论:历史上的和理论上的国家形成 147
下篇 社会抗争前言:政治与抗争 153
一 民众抗争:研究的问题与难点 153
二 欧洲的民众抗争 155
三 中国的民众抗争 157
第七章 食物骚乱 159
引言 159
一 中国的食物骚乱 161
二 欧洲的食物骚乱 167
三 中西食物骚乱的比较 175
四 结论 183
第八章 抗税运动 187
一 抗税事件 187
二 政治环境变化中的抗税意识形态 189
三 19世纪中期长江中游的抗税运动 192
四 19世纪40和50年代江南的抗税运动 196
五 19世纪50和60年代山东的抗税运动 199
六 从明清时期的角度来看19世纪的抗税运动 200
七 谁卷入抗税运动 202
八 抗税运动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204
九 20世纪的抗税运动 205
十 抗税运动同革命、国家形成及政治变化的关系 207
十一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抗税运动 210
第九章 革命 214
一 对革命的诠释 214
二 国家危机与国家形成 215
三 从法国的角度看中国革命 219
四 从中国的角度看法国革命 223
五 法国:持续不断的革命诠释 225
六 中国:一场持续不断的革命 229
第十章 比较史学与社会理论 234
引言 234
一 经济变化 235
二 国家的形成与不形成 240
三 社会抗争与政治变化 245
四 前瞻性和回顾性分析与历史诠释 247
五 成为近代:历史与历史之外 250
征引文献目录 255